国人误会千年 “床前明月光”竟被读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1-29 02:39:28  阅读:289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梅艳芳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当时在扬州旅舍。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由于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原本的字义已产生了变化,难免以讹传讹,出现“千年误解”。而最为人熟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的“床”字的意思,被人们错误理解为“床铺或睡卧”。李白要是健在,估计会被气得晕死过去。

  诗中的"床"是指"井栏,井边"之意,所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正确解释: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井栏,不是“床”唯一的注释,“床”这个词在古代的诗词中有五种说法。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1.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2.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床前明月光”竟被读错

  3.“床”即“窗”的通假字。

  4.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