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湿地遭蚕食 保护区陷三无处境过度开发房地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3-03 12:06:51  阅读:748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小丫

湿地历来都是重要的保护区,海南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但是却遭到了过度的房地产开发,而保护区也没有相关的管理部门来进行管理,导致海南部分湿地陷入三无处境。

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尴尬处境”普遍存在于海南市县级的自然保护区中,没有稳定的财政支持,保护区的日常监督管理难免遭遇种种尴尬。

位于四更镇的东方市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片椰林折地倒下。倘若不是工作人员带领,难以想象这里便是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的栖息之地。距离保护区仅百米远处,连片的鱼塘成为四更镇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的村民并不知晓这里是自然保护区。《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甚至发现,有村民划着船在保护区内撒网捕鱼。东方市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说,保护区成立于2006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近海环境不断改善,前来越冬的黑脸琵鹭也在增多。然而,由于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缺乏专业人才,开展黑脸琵鹭的科学监测、科普宣教等活动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位于海南临高的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同样面临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困境。临高县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许朝鹏介绍,保护区已成立31年,目前挂靠单位为临高县渔政管理站,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机构编制、专门的办公场所以及专项的保护管理经费,保护区名存实亡。分布着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鸟类的文昌麒麟菜、琼海麒麟菜、陵水海草场、名人山鸟类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也处于“三无”状态,导致这些保护区中的水鸟保护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凸显,由于滨海酒店、房地产、养殖业的开发,滩涂围垦,围网养殖等因素,部分湿地资源不断被蚕食。“这里不能碰,红线谁敢碰谁就要坐牢。”和文昌清澜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对接中,某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师小钟(化名)拿着规划图,略显紧张。该地产开发项目位于海南文昌市的清澜港省级保护区,正好涉及保护区辖下一片320余亩的湿地。如何保护该片湿地,成为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头痛事情。作为开发商,保护该片湿地对于提高项目附加值不言而喻,但没有政策批复,小钟表示他们有心无力。而地方政府又担心项目对于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禁止开发商私自“保护”。

2013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第一部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部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该规定共分37条,明确了应开展湿地动态监测,禁止擅自改变湿地用途、排放污水、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临时占用湿地的期限及补偿,建立湿地生态补水协调机制等湿地保护措施。

海南临高白蝶贝保护区负责人介绍,白蝶贝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因其经济价值较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装备,在该保护区潜捕白蝶贝,目前还没有专门保护湿地的执法队伍,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作为我国热带唯一的滨海城市,三亚市从2015年起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通过近两年时间,三亚市民欣喜地看到,过去热衷于“种房子、卖房子”的三亚,转而注重种树建园。一条位于三亚河上游的城市“绿色项链”悄然成型,新老九个公园与绿道、水系串联,形成新的“一河九园”城市中心公园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原来又黑又臭的三亚河,白鹭难觅,如今河里不仅有了鱼儿,沿河两岸的红树林里白鹭回来了。

“从经济优先到生态保护,城市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林贵生表示,大部分干部对城市发展中牺牲生态环境有了切实的反思。“如今,城市发展中要有湿地专家的声音,因为,保生态就是保饭碗、保未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