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博物馆馆藏中国医学进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30 17:48:10  阅读:7198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病案办理与信息计算中心工作人员钟彬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历库中翻找纸质老病历。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帅才、刘芳洲)8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病历博物馆,“收藏”我国医学前进》的报导。

走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历“博物馆”,扑面而来的,是尘封已久的前史气味。188万份映射着我国现代医学开展头绪的老病历从旧韶光里走来,向咱们叙述了一个个岁月里的故事。

存于病历库里最早的病历是1945年书写的,70多年前的病历笔迹流通整齐,堪比字帖,人体手绘精美得能够挂进画廊。这里有寄存纸质版病历的大型病历库、保存着几十万份印象材料的胶片库和188万份现已扫描存进电脑的电子病历数据库……这些老病例如同现代医学开展的“活化石”,见证了我国我国现代医疗科技的前进开展和现代医学的自主立异之路。

(小标题)医师曾在病历里细心记载菜名

1946年,一位名叫罗天学的工作人员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办公楼一楼的一间办公室树立了病历库,在这间粗陋的房间里,保存了1945年到1951年的病案,最早病案可追溯到1945年10月12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案办理与信息计算中心主任金敏说,病历库藏着许多有研讨价值的“古玩”,前期病历以英文为主。关于疑难杂症和特别病历,医师都会配上自己手绘的图片,让患者更好地了解,也为后续医学教育供给材料。到了1951年,湘雅医院的病历记载从英文转为以中文书写为主。其时外籍医师退出我国舞台,本乡培育的医学人才开端发挥作用。这时期的病案保存了医师的手写原稿,傍边有许多医师后来成为国内医学咱们,因此这些手稿极具档案价值。

“腊豆子、香干子、腊鱼、蛋糕……”这不是大厨在报菜名,而是湘雅医院的医师在病历里详细记载着患者的饮食状况,详细到每一种食物的食用时刻和重量。

记者翻阅着老病历,看到医师的记载细致入微:患者漫步时长、每日饮食等状况均记载在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宣传部主任严丽说,“这反映了医师关于患者的关怀,不时都以患者为中心。”

记者看到1977年12月23日神经外科的一份病历,病历显现,21岁的患者刘女士患有动脉瘤,常常头痛。为了协助刘女士,医师于当日为刘女士施行了动脉瘤结扎术,手术时刻为8个小时,手术顺畅。

2018年9月4日,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医师为一名相同患有动脉瘤的53岁患者施行了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时刻为5小时,手术很顺畅,患者出血量小。

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学军教授告知记者:“这两份病历反映了医疗技能的前进,动脉瘤手术时刻缩短了,在显微镜的协助下,医师的手术愈加精准,患者的安全系数也提高了。”

在湘雅医院病历“博物馆”内保存着一份老病历,这份病历写于1948年1月7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吴希林向记者展现了这份病历,他说,“这是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的病历,他曾于1948年1月6日在湘雅医院治病,病历的书写是英文的,记载了他的医治进程。”

金敏告知记者,湘雅医院的病历保存阅历了纸质年代和胶片年代,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名字卡片便是查找病历的“搜索引擎”。一沓沓小卡片,记载了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历编号,能够快速快捷地调阅。现在进入电子化年代,188万份病历都有了电子版。现在病历“博物馆”保存着新我国树立前后的病案,关于了解那段时期的疾病谱构成、改变有重要的参阅价值。研讨人员对其时的9834份病历从病种、年份、性别、年岁等方面进行回忆性剖析,疾病顺位排名依次为流行症、寄生虫病、消化体系疾病、呼吸体系疾病等。

“后来跟着医疗水平的前进,许多流行症、寄生虫病发病率下降显着,简直难以见到了。”金敏说。

记者了解到,病历“博物馆”里有一批“古玩”亟待修正。这是一批1945年至1959年的老病案,因为“年岁大了”,纸质破损日益严重,为了防止因保存年限问题而导致重要前史材料丢掉,湘雅医院正在对一批老病案进行扫描,并树立数据库,现在还有一批老病案亟待收拾和修正。

(小标题)医师苦练毛笔字写病历

本年85岁的张成裕教授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的退休医师,也是病历变迁的亲历者。在他63年的从医师涯中,病历历来都是患者的健康档案,具有教育和研讨价值,也是医师“把患者当亲人”的名贵见证。

张成裕教授在苦练毛笔字上支付的尽力让他的病历书写堪比字帖,这一写便是60年。“病历写得越好,医师的确诊就越精确。”张教授说,自1961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自己有一条“准则”,“只要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完全了解患者的状况,才干得到患者的心,治好患者的病。”

“现在咱们运用的电子病历和多媒体教育大大提高了医学教研的功率,可是病历背面的谨慎精力没有变,咱们作为医者的初心也没有变。”张成裕教授说。

“1988年,我进医院学的榜首件事便是写病历”,承受了严厉的病历书写教育的还有骨科主任医师胡懿郃教授。胡教授记住,自己初学写病例时:“一份完好病历,至少要写满7页纸,一旦呈现不标准或许缺项,教授就会把病历本扔到窗外去。”

不仅如此,医院还对病历不标准有清晰的处分规则。“一处过错要罚5块钱薪酬,那时分我一个月的总收入只要58块啊!”尽管胡教授讲起自己的“辛酸史”时满带笑意,但他对自己的学生也“毫不手软”。

跟着医学的前进和电子病历的使用,病历模板的规划能协助医师愈加快速、全面地书写病历。但胡教授坚持,写病历是医师的基本功,把握欠好这项技能,就不能被称为“好医师”。“现在的学生尽管有模板能够参阅,但我仍是要求他们每周有必要手写至少一份完好病历,一旦犯错就重写。”

在湘雅医院有一个闻名的“病历痴”,他是本年90岁的袁明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怀外科创建者,中南区域榜首台心脏移植手术首要参与者。退休后,他花了30年时刻守在众多的病历库里“淘宝”,开掘百年湘雅沉积的医学经历……

头发斑白的袁明道翻开一本病历,他用放大镜逐字逐句细心肠阅览,深思顷刻,然后将患者名字、确诊成果、手术办法、主刀医师等要害信息用不同色彩的笔记下来,遇到典型病例,他会仿制一份,耐心肠贴在记载本上。

袁明道每天早上8点钟按时来到医院,在病案室一待便是一天。他手写的病历记载本,浓缩了几十年来湘雅医院胸怀外科的病案信息。

记者翻阅的一份1987年5月的病历显现,袁明道等医师成功为一位5岁先心病儿童施行了心脏手术,一个月后患儿顺畅出院。湘雅医院胸怀外科主任医师罗万俊说,在上世纪80年代,心脏病手术起步不久,先心病手术归于高难度手术。而现在先心病手术的技能日益老练,成为常见的手术。现在湘雅医院胸怀外科现已能够完结包含心房动脉双调转等各种杂乱心脏手术。

温故而知新。在罗万俊眼中,袁明道的病案就像科室医师的“口袋工具书”,这本工具书实时更新,不仅对缺少经历的年青医师有参阅价值,对整个科室都有指导意义。

袁明道说:“我假如能活到100岁,就会收拾病案到100岁,今后把这些病案本赠送给科室,医师能用病案本的信息找经历、做研讨,我收拾的病历记载,能让年青人少走弯路,治好更多的患者,我就很满意了。”

(小标题)188万份病历反映我国医学前进

一份完好病历,对医师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并做出下一步确诊至关重要。许多医师都认为,病历的水平代表了医师的水平,病历的迭代演化也折射出医疗水平的前进和人们健康理念的变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学军教授说,神经外科的开展是跟着科技的前进一步步开展起来的,从病历的演化上能够得出清晰定论。前期因为缺少现代化确诊手法,首要靠医师收集病史、全面的体查及临床思想判别,所以前期病例十分重视细节的收拾和描绘,一切的病历都是用纯文字记载,部分配有手绘图。

李学军向记者展现了一份上世纪80年代末的病历:“这份病历是湘雅医院进入显微年代之后的一份手术记载。这份记载把手术细节描绘得十分清楚,这个阶段神经外科医治水平全体开端提高。”

记者翻阅现在神经外科的病历看到,脑科学年代新的技能层出不穷,脑手术辅佐机器人定位体系应运而生,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现在医师能够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给患者施行颅内肿瘤切除术,并尽可能地协助患者保存大脑功用。

从产妇在家中出产到无痛分娩的日渐遍及,从榜首台心脏移植手术到人工心脏的成功研发,从3D打印骨骼抵达芬奇机器人的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先进医学技能为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70年沧桑剧变,人们的就医体会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闻名骨科专家雷光华教授说,新我国树立之初,关节炎患者犯病的时分只能忍着病痛,没有什么有用医治,到了上世纪80年代,患者只能承受吃药、打针等保存医治;上世纪90年代,关节置换术开端呈现,但一台手术耗时较久;现在医师在短时刻内就可认为患者施行关节置换术,假如条件答应,患者乃至能够具有3D打印的骨骼。(完)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