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45窟——彩塑一铺(盛唐)
敦煌石窟艺术以修建、雕塑、岩画三种艺术方式为首要构成。彩塑是敦煌艺术的主体之一。莫高窟彩塑多以木骨泥塑的工艺制成。其制造进程是:挑选与佛像姿势附近的树枝通过加工制构成佛像的主体结构,在结构上绑缚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塑像成形,再上白粉,最终彩绘,故名彩塑。敦煌彩塑上起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历时千余年,现在尚存彩塑3342身,其间塑像2284身,影塑1058身。莫高窟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在我国甚至世界上都属稀有的。
唐代是莫高窟彩塑的黄金时代,不只长于营建大型佛像,更精于描写与人等身的群像,第45窟的塑像便是其间典型代表著作。第45窟的塑像原有九身,现在龛外两边力士像现已不存在。这七身塑像与整窟内容、方式,互相照应,相辅相成,统一在完好的主题之内,使集体塑像既从属于修建空间,又能独立赏识。一起将八弟子、诸菩萨、天龙八部和飞天制作在塑像背面的佛龛的龛壁和龛顶,既表现了净土说法的内容和完好局面,又弥补了因为佛龛的限制而构成塑像空间深度缺乏的缺点,然后真假相间,气韵互贯。
主尊佛像右手上举,左手抚膝,安坐说法,头顶挺拔螺纹肉髻,宽和的相貌,饱满圆润,厚大的耳朵,圆弧似的双眉,长长的眼睛,似在呼吸的鼻子,饱满秀巧的嘴唇,丰腴的下颌,宽厚的胸膛,从慈眉欢韵的神态、丰盛肥硕的躯体、严肃大度的仪态上,明显地表现了佛陀大慈大悲的性情特征。
佛像左边的弟子迦叶,内着锦襦,外披田相山水衲衣。迦叶昂首直立,相貌清癯,胸部半袒,嘴唇抿合,嘴角深陷,浓眉纠结,双眼下视,眸子半露而目光有神,神态老成练达,沉毅拘谨。此像的造型谨慎,份额精确,技法纯熟,描写细腻,曲尽形神之妙。描写出一个资格深邃、精研佛法、思维深邃、令人敬仰的高僧大德形象。佛像右侧的弟子阿难,上死后倾,腰胯微向上侧斜挫,两手相交置于腹前,头部右倾微俯。举动闲适洒脱,面貌帅气秀朗,神态聪明,又含有恭顺、腼腆的神态,犹如现实生活中有情有欲的尘俗青年。亮堂富丽的秀丽裙襦和颜色火热的紫袈裟,更为青年和尚的俊美之美增色。
第45窟的菩萨塑像,更是唐代彩塑菩萨的上乘之作。其婷婷婀娜的姿势,丰盈健美;不染纤尘的肌肤,莹润细腻。菩萨面相饱满圆润,云髻挺拔,长眉入鬓,双目微启,端倪间似笑而非笑,神态安静慈祥。菩萨塑像的穿着也十分精巧,团花密绣的锦裙,轻柔稀少的衣纹,犹如音乐的旋律一般。作者为使菩萨妩媚动人,更凭借首要构成人体动态的头、胸、臀三部分在空间的扭倾联系,遂成“好事多磨”节奏明显的波浪形动态,赋予菩萨一种娇滴滴的大家闺秀的风姿,描写了抱负中慈悲为怀、垂怜众生的菩萨形象。最外侧的两身天王,身躯魁伟,气势威武,头束高髻,身着盔甲,是唐代武士的典型款式。天王双眉紧闭,两眼仇视前方,叉腰握拳,重心落入两脚之间,以轻盈稳健的半弓步横跨在地神身上。头部侧转,仰望下方,胸部跟着行将反击的拳头相应地向内倾,使身形构成内弛外张之势,显现出一种向外爆发的力气和昂扬豪放的动感。
这组塑像形神俱备,似乎是盛唐时期不同人物的描写,充沛展示出人世性情,生动地描写了佛陀与弟子等不同的身份与内涵性情,佛陀的庄重、弟子的谦恭、菩萨的柔媚、天王的威严都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示。
(来历:文分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