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暨教育创造美好生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日日新学堂校长张冬青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并作题为《一路芬芳——日日新生长记》演讲。
以下为演讲具体内容。
一路芬芳——日日新学堂生长记
一、理想·自然而然
这个女孩叫王迤澜,日日新学堂是因她而诞生,她因日日新学堂而成长。这是她十五岁时,在日日新初中毕业照的相。她是我的二女儿。我有两个女儿,通过大女儿以及我自己当老师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缺少爱和美。
在大女儿小的时候,我给她读 《爱的教育》,我感受到了书中描绘的那种教育之爱,我被它感动。我读《彼得·潘》,我感动于作者对儿童的理解——这种理解的背后也是爱。大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是看图填空,她填的是“看啊,看啊,小鸟在飞”,结果被打叉扣分了。我不得其解。后来她和同学对答案,才知道答案只能写“小鸟在飞”。大女儿的这种活泼泼的语感,随着她分数的增加而减损,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没有美感,也没有爱。所以2006年,在我的二女儿即将要上小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先生联合了另外三个家庭,创办了一所小的学校,叫日日新学堂。
名字是我先生起的。取名日日新,包含了我们的自我期许:我们希望自己既有古老的传承,又是新的,而且是不断生长的。
我们有校歌,背景音乐的旋律就是我们的校歌,歌词是我写的:
日出东方,彩云为裳。
雄浑壮丽,化育万方。
百鸟齐鸣,百花共放。
灼灼其华,朗耀文章。
我辈幼童,志高趣广。
天真质朴,啜饮春芳。
以爱为基,以美为径。
智慧自由,惟颂惟扬。
2006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办学经验,没有资金,也没有老师,但是我们有四个孩子,还有一个想办一所能让孩子喜欢、能让孩子正向成长的学校的理想。我们众筹了四万元,而且非常幸运地聘到了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崔老师。
到了9月份,四个孩子、一位老师的新学堂——日日新学堂成立了,在回龙观的田园风光小区租了一套三居室。
左边的这位女老师,就是我们的元老老师崔老师,她带的班叫润德班。旁边那些图,是孩子们在这套三居室里玩耍,以及上武术课的情形。
我们在这里待了三年,孩子变多了,从四个变成二十六个,分成了三个班,我们又租了两套三居室。开设的课程有:文字汇解、儿童文学,以及戏剧、音乐、美术、武术,等等。
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玩,游戏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此外,是游学,这是我们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在坚持的传统。
这些是当初游学的图片。左边的小姑娘找到了一粒种子,脸上写满了发现的惊喜。
文字汇解课是一门识字课,是语文课的一部分。现行的语文课有诸多遗憾,其中之一即是文字符号化,忽视文字的文化本质、历史演变、鲜活的个性以及音韵形态之美。日日新的语文课首先要正本溯源,让字的深远灵魂与孩童的天真自然而然地融合,让高度形式化的文字显现出它初生的秘密和源远流长的演变,让独特的汉字之美内化于儿童的生命成长。文字,就是从文到字的过程,即从象形的图画到抽象成字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到简体字的历史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儿童思维发育的过程。汇解,指的是汇集对所学文字的解读,除了字意的汇解,还有相关的神话、故事、史料、传说的融汇,既有趣味性——因为趣味性对于儿童最重要——又能积淀文化底蕴,还能激发丰富联想,以及构建思维格局。
在这里,我们构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叫自然而然。自然而然的教育理念有三个维度:
第一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
第二是尊重儿童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
第三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主性。
孩子变多了,也长高了,就像小蚕要蜕皮一样,三居室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渴望有一个校园,一块三五亩大的地方。于是,我们遇到了天趣园。
二、爱,就是尊重和信任
天趣园,是在昌平区小沙河村的村北,离小沙河水库特别近。第一次见到小沙河,是在一个周末。穿过一座非常安静的小村庄,突然一条宽阔的河流惊现在眼前,那一天风很大,河水灰绿,澎湃中白浪迭起。那时候我就暗想,如果日日新能够安身这个小河边,孩子们能够乘船上学,那该有多浪漫啊!自从创办了日日新,我就有了一种魔怔,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设想,日日新若在这里会如何如何。
果然日后我们就幸运地租到了小沙河旁边的这座五亩大小的院落。是2008年春天租下来的,当时是一片废墟。但是那一年发生了汶川地震,举办了奥运会,不能马上施工,所以,到了10月底,才得以建设。奠基典礼,我记得是在10月11日举行的,那一天湛蓝的天空高且远,阳光璀璨,我当时脱口而出:打开一道光芒,我走进日日新学堂。
在这里,我们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自己编写课本,自己发明课程,比如茶语茶风、博物通识、啊——课。
我们爱老师,老师爱孩子。爱,就是尊重和信任。我们用爱与美育,滋养我们的校园。我们举办音乐节、戏剧节、诗歌月、美术展。
左边是孩子们在舞台上演戏,右边是孩子们在上美术课。
但是2017年9月23日,天依然是蓝的,我们却在这里举办了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因为天趣园即将被拆迁(“十一”过后,已被拆除)。
我们的聚会是快乐的。左边这张图是老师们,右边这张图是一个幼儿园的小孩。我们的理想是深耕一块土地,日日维新,年年守故,但这是有困难的,我们就将悲伤沉进意识的深处,让美好的回忆在记忆中显现,让雄伟的希望成为今天的旋律。左边两块木牌,是天趣园建筑上使用的木头,没有做加工,直接裁下来,印上了字,作为那天的纪念品。
这是那天我们告别时候的合影,我们打出了“我们的理想,在心中回响”这样一句话。
三、唯有真实,才会成长;唯有自由,才会创造
大家可能会问:你们去哪儿了?其实我们非常幸运,早在2012年,就拥有了一个新的校区,叫 渥丘园,在小沙河村的村南。这是一个一百五十亩大小的大果园,非常美丽。这里是孩子的乐园。
这是孩子们在这里玩,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来,这里土多、树多。我们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种子,需要种在土地里。成人总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从何时兴起的,我觉得当初有这个说法,也是为了尊重孩子,觉得孩子比较天真、纯洁,所以大人要很谨慎地去对待它。但是说来说去,就有了一层轻视的意思,好像孩子什么都不懂,完全要靠大人去涂画,去塑造。我们是反对这种说法的,无论是谨慎地去涂画,还是任意地去涂画,都是错的,因为它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按荣格的说法是:这个生命个体,有父母的遗传,有父母双方家族的遗传,有种族的遗传,有动物的遗传,甚至有前动物期的遗传。所以,每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古老而具足的生命。儿童有自己的成长密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教育,就是提供一个有更多发现机会的环境。应试教育的问题,就是堵塞了孩子发现的机会和欲望。如果你信任孩子,就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才能的,都有自己的前途,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那些鲜活的孩子,更何况全社会都用一个唯一的标准来衡量。
这几张图里,下面的是孩子们种花生,然后收花生。因为我们有土地,所以他们有种植。上面这张图,是老师在和孩子一起玩。看这种表情,看那种姿态,这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的责任需要培养两个基础,一个是人格基础,一个是感知觉的能力。人格基础就是价值观。感知觉的能力,包括: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对大自然的感受能力、对美的感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感受能力。这些精神的滋养,需要丰富的校园生活和自然美丽的校园环境来支撑。课程也得是美的。这个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美貌,更多的是一种善良与理性的并存。比如,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课文叫《呆子堵洞》,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呆子住的房间的墙上有一个洞,晚上冷风吹进来,他害怕生病,就起来去堵;他是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堵,结果老有洞,他就这样忙活了一宿,最后还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把洞给堵上。
我们选这篇课文,并不是单纯为了嘲笑呆子的愚蠢,找出拆东墙补西墙的无效性,还要让孩子们理解到呆子的可爱。所以我们会让孩子们自己找呆子的优点。短短一篇课文,孩子们找出了五个优点:
第一,呆子很爱护自己的身体,因为他害怕受凉生病;
第二,呆子说干就干,不拖沓;
第三,呆子做事认真;
第四,呆子积极想办法;
第五,呆子坚持到底不放弃,因为他这样做了一夜也没有停歇。
我们也是想要通过这篇课文,来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幽默。
孩子们在这个学校,是自在的、自由的,他们的心灵是敞开的。因为这里是真实的。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真实呢?得先实现平等。唯有真实,才会成长;唯有自由,才会创造。有人说,自由不就无序了?其实不是,现在很多人在讨论自由和秩序的度,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无规则的自由,自由是包含规则的。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对自由和规则的一种最好的表达。
每年一年级的新生,都会参加一个敲响日日新大门的开学典礼。校长问是谁敲响了日日新的大门,孩子们会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校长开门迎接。
孩子们进了这扇门做什么呢?学习,游戏,交朋友,闹矛盾,摔跤,哭泣,说悄悄话,收藏宝贝,还会——当花童。
这是我们的老师在学校举行的草地婚礼。这两个老师一个是语文老师,一个是数学老师,他们的宝贝现在已经有两岁半了。
日日新的老师和孩子,在这里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日日新的孩子,人格成长得非常健康。他们收获的是 自主的成长。这说起来很玄,其实做起来不难。举一个例子:
入冬后的一个周一,雾霾严重,于是取消户外游戏。一年级的一个同学,课间时来到大车老师(校长)办公室,走到大车身边悠悠地说:“今天该我们跳蹦蹦床了,可是今天不能跳了。(跳蹦蹦床的规则是一天一个年级跳。)如果明天天气好了,我觉得也不能我们去跳,还是二年级去跳,不能交换,对不对?”孩子说的时候,明显非常失落,是自己的理性和情感在做对话,感情上希望失去的机会可以补回来,理性上的思考却很有逻辑。大车说:“你说得很对,如果一换时间,周二换成一年级跳……”孩子接着说:“那周三就换成二年级跳,周四就……时间长了就记不清了。”我补充说:“万一又有雾霾了呢?”孩子说:“那就更乱了。”说完孩子高兴地走了。
我观察到,孩子的心理活动都呈现在表情神态里了。孩子为什么找大车?大车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个非常亲切的权威,他们(从表达中感觉孩子来,不是代表一个人,孩子们私下里有讨论)跳不了蹦蹦床很失落,他们想如果明天天气好了,是不是可以补回失去的今天的权利,但明天应该二年级同学跳了,岂不是矛盾了?来找大车校长,是因为孩子想获得两个支持,以及明确一个道理。一个支持是补回跳蹦蹦床的机会,但他们也觉得这样不对。所以,自己的损失不能弥补。于是他们需要另一个支持肯定他们的推理,明确这样思想的正确。孩子了不起,这样决定放弃是需要力量的,这就是理性的力量。这个力量生长得很真实,因为它不是来自说教——比如说,我们要讲规则;也不是来自道德指引——比如说,我们要懂得谦让。它来自事情本身的逻辑:一年级占了周二的时间,二年级就得占周三的时间,三年级就得占周四的时间……五年级就没时间了,要不就得永远错下去。而万一哪天又雾霾或者下大雨了,规律就全乱了。孩子的推理得到成人认可,这理性的力量就充实在内心里了,不能跳的暂时的失落感也就消失了。
到现在我们是十一岁三个月了,我们留下的是浪漫,迎来的是天真,送走的是才子佳人。
今年我们有个毕业生,考上了李希贵老师的北京十一学校实验班,去年有毕业生考上了十一学校的龙樾分校。我们有六十多个小学毕业生了,现在在校生共有三百多名。
孩子的班级都有自己的名字:天萌、童萌、稚萌、开蒙、悦蒙、慧蒙、正蒙、泽蒙、允德、成德、嘉德、润德、绍德、尚德、咏德、宣德、崇德、景德、纪德、熙德、都德、康德、歌德、明德、喻德、致知、原知、行知……每个班的名字在孩子毕业后就给了新生,比如就有了润德二世、嘉德二世。
日日新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在座的杨东平老师、朱永新老师、康健老师都非常支持我们,非常感谢。在此,我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