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国人的存亡观
《尚书·盘庚》云:“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尚书·盘庚》是记载盘庚迁都时分,对臣僚王公的训诰,其间就说到先王,盘庚告知这些诸侯王族,假如你们不迁都的话,先王就会降罪于你们,说你们虐待了他的子民。
《诗》称“三后在天”,以为人死之后,魂灵会在天上持续注视着下界的活动。足见夏商周,我国就信任人死之后,会在别的一个国际存在。殷商特别笃信鬼神,可是不免于败亡,周人吸取经验,反思这个问题,所以关于鬼神之说,当然重视,可是愈加重视实际。这点体现在他们对待祭祀的情绪上,《白虎通》云:“夏后氏教人以忠,故先冥具,以夺孝子之心也。殷教以敬,故先祭器,敬之至也。周人教以文,故兼用之,周人意至文也。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行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行为也。’故有死道焉,以夺孝子之心也;有生道焉,使人勿倍也。”周人关于鬼神的情绪是两可的,孔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
《韩诗外传》也说:“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霞,毛归于草,呼吸之气复归于人。”《礼运》则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以为人死之后,会回归天然。所以庄子在其夫人身后,鼓盆而歌,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春秋冬夏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叫叫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然《楚辞·招魂》篇中,为招楚王之魂,描绘外地之磨难,楚国的种种夸姣,此为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幻想,可是顾炎武先生以为是后世阴间说之张本。而《左传》中,也记载了一些亡魂显灵的故事,这些尽管为不经之说,可是也能够反映其时国人的某些观念。
《庄子》云:“鬼者,归也。”“生为徭役,死为歇息。”《庄子》又云:“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污垢也。死生为昼夜。”
又
许久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爸爸妈妈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爸爸妈妈。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以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活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监犯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六合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行哉!”成然寐,蘧然觉。
先秦之道家以为存亡比如事物的两个面,“生者,时也;死者,顺也。”生是天然的天然,做人是偶尔的,死是必定的。“生非汝有,是六合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六合之委顺也;后代非汝有,是六合之委蜕也。”人来自于天然之中,与物具化,身后复归于天然。是以古人称死又名“物化”,古诗云:“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至于死了之后是什么境地,庄子好像并不以为人死之后还有感觉,所以他对待自己遗体的处理很安然。道家以为人死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尸身被微生物分化,在大天然中,得到永生,并没有轮回投胎的说法。这种永生,也不是魂灵的永生。
关于这个问题,清代大儒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也有翔实之论述,云:“孔子曰:‘原始返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人物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成是性斯为是才以生,能够原始而知也;形蔽气散而死,能够反终而知也。其生也,精气之融以有形体,凡血气之属,有生则能运动,能运动则能感觉,感觉者,其精气之秀也,是谓神灵。《左氏春秋》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魂灵非他,其精气之能感觉运动也。至于形敝而精气犹凝,是谓游魂,言乎离血气之体也。精气为物者,气之精而凝,品物盛行之常也;游魂为变者,魂之游而存,这以后之有敝而有未敝也,变则不行穷诘矣!彼(笔者按:此处所谓彼,乃戴东原所谓之异端,佛老是也。)有见于游魂为变,而主其一偏,昧其太常,遂以其能盗六合生生之机者,为己之本体,非圣人不知不言,独彼能彻悟得之也。彼之以神先形气者,圣人所谓游魂为变中之一端耳。”戴东原之书,原始反终,推究秦汉之前,华夏固有之理念,除掉释教之搅扰,建瓴高屋,论据充沛,能够钳寄予者之口矣!可是其书以佛老同称,则笔者不敢苟同也。
大略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关于人死之后的情况是分为三种的,一是像殷商之民那样,以为身后有知的;二是孔子的两可的情绪;三是以为人死之后,复归于天然,这个是儒道两家都认可的。可是并没有轮回转世的说法。而儒学的实质里,好像更信任实际社会的力气,关于鬼神之力,则不甚重视。他们以为“天聪明自我明聪明”,命在天也在自己,跟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国人受儒学影响,自身关于鬼神不甚信任的,孔子说:“敬而远之。”所以就更遑论轮回之说了,愈加是“不知生,焉知死?”关于这些问题,国人是不甚重视的。
二、两汉道教的身后国际
《和平经·事死不得过生法第四十六》云:“人生象天属天也,人死象地属地也。天,父也;地,母也。事母不得过父。生人,阳也;死人,阴也。事阴不得过阳。阳,君也;阴,臣也。事臣不得过君。”《和平经》以为生为阳,死为阴;生人为阳,鬼为阴。从阴阳理论出来,以为天尊地卑,不能事鬼过于生人。对待爸爸妈妈六亲,在世的时分要对他们好,假如在世的时分不能尽孝道,身后却致太牢之祭,何益于枯骨乎?这点,宋朝大儒欧阳修公,也是持如此观念的,所谓“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和平道以为假如事死过生的话,那么是违反人道的,是逆政,是逆气。“事阴反过阳,则致逆气。事小过则致小逆,大过则致大逆。名为逆气,名为逆政。其害使阴气胜阳,下欺其上,鬼神邪物大兴,共乘人道,多昼行不避人。”假如违反人道,事死过生,则会使得鬼道横行,邪物鼓起。“仙道贵生”,从某种视点看来,其实是华夏民族重视实际社会的观念。有些外教徒,不爱惜生命,寻求身后之极乐,这点在古人看来是不行理喻的(今释教奉亡者之秽物,以为舍利至宝,乃事死甚于事生也。《太清玉册》有论)。
可是和平道也不否定身后魂灵的存在,《和平经·葬宅诀第七十六》云:“葬者,本祖先之丘陵居处也,名为处置根种。宅,地也,魂神复当得还,养这以后代,善地则魂神还养也,恶地则魂神还为害也。五祖气终,复反为人”如此。所以和平道建议择善地而葬,这样的话才能够隐蔽后代。
《史记·孝武本记》:“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皇帝自帷中望见焉。”则古人于人死之后的魂灵存在,姑且毫不怀疑。我以为这儿有情感的成分,而不完满是理性的考虑,有时分宁可信任她是真的。
东汉末年,张道陵祖师创教于蜀中,是为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典籍《老子想尔注》云:“太阴道积,炼形之宫也。世有不行处,贤者避去,托死过太阴中,而复一边生像,没身不殆也。俗人不能积善行,死便真死,属地官去也。”又云:“道人行备,道神归之,避世托死过太阴中,复生去为不亡,故寿也。俗人无善功,死者属地官,便为亡矣。”天师道以为人“行道则生,失道则死”。行道之士的死,是假象,他们经过太阴之宫,然后再投胎做人。而无道之人,死则归于地官,这儿地官其实是大地之神,是人死之后复归于土的意思,是真实的消失了。五斗米道以为,无道之人是没有来世的,只要修仙道的人才有来生,当然来生也并不是道教的终极寻求,道教之终极寻求在于长生。
三、《真诰》反映的冥界
自东汉时期,白马驮经自天竺而来,从此释教思维在国内传达,可是影响并不大,魏晋时期的释教徒姑且是附会于老庄,桑门自称也是道人。然自五胡乱华之后,胡人崇信释教,自此则释教才真实开端盛行于国内。
《真诰》云:“若其人暂死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血沉脉散者,而犹五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营侍,三魂守宅,三元权息,太神内闭。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随意而出。当生之时,则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复质成形,乃胜于昔未死之容也。真人炼形于太阴,易貌于三官者,此之谓也。”则上清派所以为的太阴炼形,并不是投胎做人,而是尸身不迂腐,而能够复聚为人也。道士修太阴炼形者,暂到太阴(阴间),或十年五年,能够随意复生。
《真诰》又云:“世有下土恶强之鬼,多作妇女以惑试人。”上清派以为人间有鬼,鬼有善恶也。便是人死之后,魂灵会持续存在。而天师道传有天蓬咒,乃是杀鬼之咒语也。《云笈七签》又称之为北帝神咒之法,“北帝神祝之法,若非制鬼神,常持者,可轻轻而诵,天然除秽恶、灭三尸、消故气,鬼怪邪精永不敢近。久久持之,北帝每差天丁待卫”。而《登真隐诀》中现已有酆都六天宫的记载,以为人死之后归于酆都,道士若知酆都六天宫之名,则鬼邪不敢侵略。
《真诰》又云:“有用力于百鬼骋帅,御于天威者,宜须此诡。地下主者,解下道之文官;地下鬼帅,解下道之武官。”以为地下国际,也有文武官员。
《真诰》又云:“许贱者,戴石子之女也,为对头薛世所说,又世啥贱抱小儿阿宁,贱今在水官,与儿相随,骸骨流漂,亦讼在三官,求对考此生人也。”《真诰》记载人死之后,受三官统辖,若委屈之魂,则会在三官处鸣冤诉讼,报对生人。道经所谓冢讼者,便是阴间的诉讼波及于生人的意思。其来历于此也。
《真诰·稽神枢第三》云:“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榜首天宫,总主诸六天宫…鬼官斗极君,乃是道家七辰斗极之考官,此鬼一官又属九辰之精,上属北辰玉君。”以为鬼界之职司,以北帝为君。又有斗极君者,由于古人以北方属阴,又葬于北郊的风俗。可是早在汉朝就有“泰山治鬼”的说法,以为人死之后,魂灵归于岱岳。陶弘景曰:“《消魔经》云岱宗又有左火官,右水官及女官,亦名三官,并主考罚。今三茅君通掌之,大君为都统,保命为司察矣。所以隶仙官者,以为天下人不尽皆死,其间应得真仙,则非北帝所诠,或有虽死而神化反质者,如此皆在真仙家简箓,故司命之职,应而统之也。”即以为北帝所掌管的是死魂,而有的道士虽死而不妥亡的,也便是尸解仙人,则非北帝所统管,乃有司命之神掌之也。
《真诰·阐幽微榜首》云:“酆都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山上为外宫,洞中为内宫,准则等耳。”此为道经初次切当记载冥界之情况,酆都山不是海上仙山,乃是鬼魂集合之地也。
又云:“人初死,皆先诣纣绝阴天宫中受事,或有或有先诣名山及泰山江河者,不用便径先诣榜首天也。要受事之日,罪考吉凶之目,当来诣此榜首天宫耳。太杀天宫主杀鬼,是第二天也,卒死暴亡又经於此也。贤人圣人逝世,先经明晨第三天宫受事,祸福吉凶宿命罪害由恬照第四天宫,鬼官斗极君治此中。鬼官之斗极,非天上之斗极也,鬼官别有斗极君以司生杀耳。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榜首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余四天宫,其四明公各在其间。治二天宫輒立一官,六天凡立為三官,三官现在之刑名之职,主诸考谪,常以上属真仙司命兼以总御之也,并统仙府,共司死生之任,大断制皆由仙官。”而这些鬼官,则多有历史上圣贤之人担任的,大体也算是神人之类了。
魏晋别的一位道教宗师葛洪,也以为人间有鬼。其时都不见后世十殿阎王的记载,也没有有释教所谓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之说。
四、《道要灵祇神鬼品经》说鬼神之事
《太上太真科上经》云:“凡鬼无精粗,至满七世,善恶各绝。善鬼升上鬼仙箓中,恶鬼阅历刀山剑树之考,骨骸烂尽,方入溟泠阴间,万劫无生。”
《授仙道经》云:“四方铁围山,山外甚广。太上老君怜惜好生,故成铁围山,间隔诸恶鬼,不使来害人。”
《明真科经》云:“无极国际,男女之人,生世恶逆,咒骂善人,叫唤神鬼,质誓三官,死受恶对,魂鬼囚犯,流泻三官五岳之中,一日三掠,痛毒难言。”此为道教记载鬼魂受阴间报对的文字。这些在先秦典籍中是没有,大略以神道设教,所以警示信徒,不敢为非作歹。和先秦的劝善不同的是,先秦的劝善乃在于承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劝人行善,为后代积德。天师道以为,伪君子一死复归于大地,没有再生的时机,这儿则说人不行善,则身后难逃鬼神之责罚,此为差异也。然亦言三官考校,不失道教颜色,从此亦足见其时三官崇奉之稠密也。
《太上真科经》云:“人生于世,扰扰蠢蠢,正如小虫。生竞贪食,死为恶鬼,吞火咽炭,尸祥浮游,还家寻食。”这些则现已具有因果报应的雏形了。咱们乃至很难说,这些是否为受释教之影响,抑或是道教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日益深化,而天然构成的。
五、《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缘由经》及其他有关宿命轮回的典籍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缘由经》曰:“道言:今身为人姝美者,此人先身恭顺人故。今身为人丑恶者,此人先身喜嗔恚故。今身为人无所知者,此人先身不学识故。今身为人颛愚暗塞者,此人先身不教人故。今身为人瘖瘂者,此人先身无辜谤毁人故。今身为人聋盲者,此人先身不喜看经,不愿听经故。今身为人奴婢者,此人先身负债不偿,亦不礼三宝故。今身为人丑黑者,此人先身遮翳光亮故。今身生在倮国人中者,此人先身轻衣暴露冒失精舍故。今身生在马蹄人国中者,此人先身施舍作福还悔惜心故。今身生麞麂鹿中者,此人先身意惊慌人故。”
将此生之一切,与上辈子联系起来,谓之三世因果。这个是罗致的释教的因果报应思维。而此经的宗旨在于经过宣传因果报应,教人恭顺三宝,活跃施舍。非道教之正统思维。《岘泉集·三元普度说》又以为,人之所以有轮回曲折,便是由于心性不清净,有执着,只要心念清净,才能够脱离轮回。受释教影响甚深。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禁说因果》云:“唐武宗曰:昔在梁武天监间,立义学生之名,每人要编捏阴间因果之事十篇,狂惑世人,以化愚俗而求施舍,共八百余条,散在法苑珠林等胡书之内。原有经教之传,囱祖跌足,持钵乞食,而为修行之事,岂有狂惑世人而求财利者?其世之愚夫愚妇,莫不俱之,乃倾财荡产而施之者有之,而道家乃我国圣人之道,切不行言神鬼妖异阴间因果之事,沿街抄化,玷辱宗风,此乃无籍小人无耻之徒,非我国人之所为,大宜禁革。”臞仙以为,因果故事许多是梁武帝期间假造的,意图是为了让愚俗之人拿钱出来供养寺庙和尚等。假如道士讲因果,则玷辱宗风。
那么道教居士假如供养三宝,又有什么优点呢?《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云:“是书之作也,除章闻天阙,表陈南极。凡下士有刊行是书者,悉免过愆,纪功一级于本命数上,增寿一纪,福昌三世。”这个是极具道教颜色的劝善。
余论
因果轮回,本是释教的说法。先秦道家如庄子者,并不以为身后有魂灵,而天师创教,则以为只要善人才有来世,是故有种民之说。至于陶弘景上清派则有酆都六宫等统辖鬼魂的职司,尽管有三官担任判别鬼魂在阳间没有了决的恩怨,可是也没有因果轮回之说。是故臞仙朱权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理解指出因果轮回是释教的说法,可是张宇初天师在其《岘泉集》中又以为有因果轮回,此为道教受释教心性说而发生的观念,和内丹学的鼓起有关,如紫阳真人、白玉蟾真人,他们的内丹理论中都多少带有释教的颜色。
可是咱们又不行不知,唐朝、魏晋曾经的道教,究竟是怎么描绘身后之国际,以及怎么知道存亡问题的。不能只知道因果轮回,现在的许多道友都这么说的,就以为曾经祖师真人也是这么说的,这就不对了。
首要参考文献
《无上秘要》、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十八册
《三洞珠囊》、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十八册
《白虎通疏证》、清·陈立撰、中华书局、1994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中华书局、2011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十八册
《真诰》、南朝梁·陶弘景、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册
《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中华书局、1996
《尚书古文疏证》、清·阎若璩、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登真隐诀》、南朝梁·陶弘景、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册
《太上说轮转五道宿命缘由经》、出自《中华道藏》第六册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明·朱权、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十八册
如需参加古籍相关沟通,请回复【善本古籍】大众号音讯:群聊
学习古籍版别,离不开检查什物、重视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网拍是低成本、最便利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