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百家既古又新陆俨少的书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03 22:55:32  阅读:2909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陆俨少的书法融汇百家,既古又新

王冬龄

陆俨少(1909年1993年)字宛如,上海嘉定人。作为山水画家,他在诗文、书法方面的功力与涵养,与同年代的画家比较,是颇具优势的。潘天寿挑选约请陆俨少到浙美教学,是具有慧眼与胸襟、胆略的。这对陆俨少在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俨少在教育学生上非常着重“读书四分,写字三分,画三分。”而他事必躬亲,有许多著作是长题,有的乃至是一题再题,这仰仗的便是他的诗文与书法的才思。

陆俨少 隶书临武梁祠堂画像题字横幅 20世纪60年代 (选自《陆俨少全集5·书法卷》)

陆俨少在记叙其学书阅历中曾这样说:“早上四时起床,磨墨练字,初学龙门石刻中的《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后来也写过《张猛龙碑》、《朱君山墓志》等(《陆俨少自述》)。”陆俨少学书勤勉颇似邓石如当年“昧爽即起”作书的景象,阐明他在北碑上下过极深的功夫。他又说:“我初学魏碑,继写汉碑,后来写《兰亭》。最初学杨凝式,旁参苏米,以畅其气。”这两段话已将其学书家数言无不尽。并且听说他对王羲之诸帖“细心描摹,勤勉研讨,一度曾以《兰亭》作为范本,日课二遍(章建明《陆少先生及其书法艺术》。”陆俨少早年行书大有《兰亭》风格,但从现存后期的行草著作中,看不出王字风仪、汉魏与苏米的痕迹,这体现了陆俨少在艺术上的信条:“独立门户,无所依傍。”他晩年总是说:“我是没有细心临过帖,自己信手画的。”其实,陆俨少早年是非常细心地临帖学书,文革十年非常勤勉地作书,首要不是临帖,而是以自己书体信手抄文,他在自跋其杂录《苏黄题跋》书法时说:“予之学书,不规则于描摹,端在熟读古法书,以指划肚,记其点画结体,然后勤学背写。”陆俨少的这种学习办法与观念,的确使他的书法不会受某家某派的東缚。

陆俨少 隶书八言联 1977年 韩天衡美术收藏

陆俨少行书点画线条极为沉着痛快,使转自若,中锋、側锋、方笔、圆笔互用,粗画、细画相间,渴笔、实笔兼施,极尽线条改变之能事。陆俨少深得米芾真理,以草书笔法作行书,并且比米带更为放纵与潇洒。其结字真是独具匠心,粗一看其行书好像有一点杜牧《张好好诗》的兴趣,杨凝式行草的神态。又有点近于杨维桢、徐渭的放浪形骸。细心一看,陆俨少的行草仍是苏东坡与米南宫的根柢,特别是米字,不过陆俨少通过自己的消化已变成自己的东西,他已掌握了米字的纵逸跌宕字的圆腴精致,遗貌取神,不见踪迹。分析起来陆俨少行草结构有三个特色:一是有些字往往是上面宽下面紧,上面大下面小,用笔常常也是上粗下略细;二是许多字的字形是向左歪斜,一是字的中心线歪斜,还有便是左下边往往比右下边的点画低一点;三是右钩(如宝盖头)去掉其折笔,而是顺势一转成圆转势,并偏下。这种特色都是对“传统”反其道而行之,这成果了陆俨少行书的共同相貌,古今无双。用笔的特色,圆转自若,称心如意,字的结构常依据笔势而圆转。笔势运动成圆弧形,然每一笔的起止笔总是方笔居多,非常干净利落。这是由于陆俨少早年浸淫魏碑使然,而使转笔法也与其画水纹、小草同一杼机,必定要有天趣活力。陆俨少的山水有必要要用他的行草才和谐,才浑然一气。

陆俨少 楷书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并跋镜心 1973年 (选自《陆俨少全集5·书法卷》)

陆俨少 楷书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并跋镜心(部分)

陆俨少行草最为可贵之处是其书言外之意充溢勃勃活力的“烟霞气”。正如俞建华兄《意在山水之间,韵涵翰墨之中》总结的那样:“特别是他把乐山乐水所得的感触化入书法,所出现的相似山水画韵律之美的特色,便产生了不同流俗的艺术效果。落笔之初如轻云出岫、春波澹荡,继而如风云初起、江流洄湍,写到手心双畅时,如如火如荼,波涛骤腾。爱情的崎岖导致华章方式美的体现,然后达到了画家书法的上乘境地。”前人评郑燮时认为其兰竹如其六分半书,其书如其兰竹。所以咱们看陆俨少的山水如其行草,而观其书亦如观其山水而卧游了。

陆俨少 行书鲁迅诗轴 20世纪70年代

陆俨少《题自书卷》说:“予无书名,然每私自与今之善书者从而窥与古之咱们相高低,则亦无甚憾焉”。公私分明,陆俨少对自己的书法艺术的自傲是有底气的,他的行草可与杨维桢、徐渭、陈洪绶金衣、伊秉绶这一类“楚调自歌”的咱们比美。

陆俨少先生作为二十世纪最优异的文人式山水画家是名副其实的。由于他的诗文、书法、绘画都是一流的,并且他这个人于诗书画结合的浑然之间,可谓绝唱。就书法而言,他的艺术思维对今世书法创造以及传统和立异这一出题有其特别含义和启示效果。陆俨少先生对传统书法的知道和取法,有种共同性。他不是朴实为临帖而临帖,实际上他没有“细心临帖”,没有花许多时刻去着手描摹,但会用心去领会古代法帖,以心印证古代名碑法帖的魂灵,在这样的长时间熏陶中堆集书写技巧以及神韵,然后自己去发挥、体现。这便是陆俨少先生学书办法的现实含义地点,也便是说,他既融汇百家,又有激烈的个人相貌,既古又新,首创一法,正所谓“不恨臣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臣法”。

陆俨少 行书庐山揽胜图题跋 1980年

陆俨少书法创造启示录

张爱国

陆俨少先生是二十世纪寥寥无几的山水画咱们。和其它几位画坛大宗师相同,他的书法艺术也是戛戛独造、杰立彪炳,与其画艺比较,不惶多让。据笔者所见,此前有两篇关于陆俨少先生书法的论文:一为俞建华先生的《意在山水之间 韵含翰墨之中——陆俨少先生的书法艺术》,一为周凯先生的《陆俨少书法艺术初探》。两文作者均为陆俨少先生的学生。前文作微观论述,后文作微观分析,刚好从两个互补的方向对陆先生的书法艺术作了精辟的研讨。虽然由于陆先生画名太著,议论其书法艺术的文章较少,但这两篇论文,颇有学术深度,足以突显陆俨少先生书法艺术的境地和前史位置。因而,从这两个视点来谈陆先生的书艺已显剩余。

陆俨少 行书《刘禹锡诗》

能够说,陆俨少先生的书法是无意于佳乃佳的,他的书法创造发乎心、应于手、顺其性、合其情、博观约取、遗貌取神、转益多师、融会贯通,终究逾越了传统、创造出别出心裁的“陆体”行草。反观今世的书法创造越来越走向以展览为中心,创造的名利代替了性格,浮躁置换了沉着,创造的进程再不是乘兴挥洒的怡情娱性,而是要强斗狠的故意造作,艺术创造的愉悦感已久别而无着,创造中缺少趣味而平添了许多自设的压力。不仅如此,今世的书法创造越来越走向一种“单打一”的情况,有些“书家”终身只攻某体,某体中乃至又专攻某家;有的为了获奖或参展,爽性将某些评委或获奖者的著作作范本,依样葫芦般进行“克隆”,以单一代替丰厚、以“速成”替代堆集,不重视精力境地 的锻炼提高,却热衷于外在方式的炫人耳目,不求深度,只讲“出跳”……

而笔者在观摩和考虑陆俨少先生书法艺术进程中,恰恰发现陆先生书法创造的发作开展,颇有其共同之处,正可拿来作治疗今世书法创造种种弊端的一味良药。故不揣浅薄。对陆俨少先生书法创造上的几个重要特色进行分析,以期给今世书坛作一参照。为行文便利,兹由三个方面分而述之。

一、放松的心态=天分+功力+自傲

在陆俨少书法创造中,我首先要标举出来的便是放松的心态。这和当今书法创造中的某些现象恰成明显的比照:一轻松、一拘谨;一无心、一故意;一天马行空、勇于甩手;一小心谨慎、绰绰有余……。这种放松的的心态见之于两个方面:一是著作,在陆先生的书作中,虽然字画如龙蛇狂舞,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故意匠气。以陆先生亲选的《陆俨少书法精品选集》中的著作来看,皆适兴所书,天机流露、一片神行。这些著作都没有钤盖印章,依然光华灿烂,摄人心魄,益见其精彩绝伦;一是陆先生留下的片言只字。如他在《题自书卷》中说:“予无书名,然每私自与今之善书者比,从而窃与古之咱们相高低,则亦无甚憾焉。而为画名所掩,又不表于人,故知之者甚鲜。然知与不知,予之书固在焉,后之人能够考论,则庸有伤乎?”廖廖数语,陆先生的磊落大方,自傲豪放已栩栩如生。可是,有必要指出的是,陆先生的放松心态不是旁若无人、自高自大般的傲慢,而是陆先生天分、功力、自傲在创造中的归纳反映。陆先生授徒喜欢心敏性通、头脑灵活的人,即为一证。其它亦多有论及,毋用笔者饶舌。至于功力和自傲,陆先生尝曰:“予之学书,不规规于描摹,端在熟读古法书,以指划肚,记其点画结体,然后勤学背写。断行片纸,适兴弄翰,务使手指转自若,而臻精熟,再命运以沉丹田,顺势而行,巨细、真假、枯湿相间,而行气自出……”。不难看出,功力来自堆集,来自对传统书学的深化承继,熟读勤学;自傲来自功力,功力既深,自傲自出。

陆俨少 行书《李白诗》

另一方面,以陆先生这种放松的创造情况和古人的“书法创造”比较,还可看出今世书法创造发作的变异和转型。假如说《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的创造心态是放松的,而《祭侄稿》、《黄州寒食诗》的作者颜真卿、苏轼的悲愤和苦闷也可促进一种放松的心态的话,那么,那俨少先生的放松心态或许更接近于创造了《张好好诗》的杜牧。不同的是《张好好诗》是诗稿,而“陆体”行草是不折不扣的书法创造。而在朴实的书法创造中有这种放松的心态,或许正是今世书法创造成功的一个条件。由这一含义上看,陆先生的书法也是一种模范,他的创造心态是今世书法创造变异的转型中的榜样,值得许多“纯”书法家们好好研讨和学习。

二、诗的滋补、画的感会、山水陶染、诗书画相生相发

陆俨少先生书法创造的高境地还来自于他合理的创造格式——诗、画、山水的蒙养。这一点,也是笔者每一展视陆先生的书法著作就感触到的,陆先生在长时间的艺术实践中,捉住了我国艺术的底子,行成了一套行之有效、行之有效的学习和创造格式。他的书作之所以有深度,有“书卷气”,我认为和先生诗的涵养是分不开的。《陆俨少自叙》中多处记叙了先生学诗、读诗、做诗的情状。这和咱们今世的某些书家创造时抄了一首诗却连诗的内容也不知所云的情况相去真是何止千里!陆先生书法著作中的画意规矩和结字则多得之于他画的创意,所谓“书中有画”,这和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等咱们一脉相承,诚如沙孟海先生所说:“画家之书,吾爱云林、雪个,为其奇不欲怪,古拙不欲造作。展宛老行字册,眼明心亮,傥亦同此蕲向。”

祖国的大好山水给了陆俨少先生绘画创造巨大的创意。也扫荡了作者的性灵、启迪了作者的心智,所谓“与六合山川相来往”,便是此境。联络康有为、于右任、林散之等大书家的阅历,莫不如此。这是一种胸襟、气量、品格精力力量在书法中的鲜活闪现。和那些只知一味钻入某家某体,只知静心弄翰、凭空捏造而出门无所见的书家是不行同日而语的。

陆俨少 永州八记书画册之《小石城山记》

尤要指出的是,假如仅仅是为了某种表层的需求去做点诗、学点画、游几处山水,怕缺乏使自己的书法创造有多少改观,恐亦失了前人的原意。由于,古人也好,陆先生也罢,他们读书、吟诗、作画、行万里路,是一种长时间的、深化的、自觉的、内涵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出于某种书法创造战略上的考虑。这和咱们今日多将“诗、书、画、印”四者并重作一种办法手法上的看待是两码事。后者简单导致浅薄着意或方式主义;而前者的终究成果,以陆先生的书法创造来看,是达到了诗、书、画三者的互相涵融,相生相发、相辅相成——达到了一种化境。

三、合性格、辟蹊径、学精力——转益多师是吾师

陆俨少先生的书法创造还体现出一种不与人同的高风格,极富性格,神韵独具,其品格精力尤为感人,这和当今某些沿袭、“克隆”的书法创造真是叛若泾渭。假如说,前述两个方面归于创造者本身心态和气氛,对某些人来说尚属悠远,难以即时实现的话。那么,这一条却更多的指向技能层面,有马到成功之效。陆先生尝说:“我建议为学当转益多师是我师,集众家之长,而加以改变,化为自己的东西。画如此,写字也相同景象。写字切忌熟面孔,要有共同的相貌。使览者有新鲜感觉。而描摹诸家,也要先择字体点划风神相貌与我特性附近者。要点要看帖,熟读其间结体变异、点划起倒的不同寻常处,心摹手追,默记在心,然后加以改变,化为自己的面貌。我初学魏碑,继写汉碑,后来写兰亭。最初学杨凝式,旁参苏米,以畅其气。但我对此诸家,也未好好描摹,不过熟看默记,以指划肚罢了。杨凝式传世真迹不多,我尤好《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但也未临过,不过熟看罢了。杨凝式书出于颜鲁公,但一变而成新调。黄庭坚说:‘世人竞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同子,着笔已到乌丝栏。’便是称赞其不是死学,而化成自己的新意。咱们学杨凝式,也应该学他的精力,在他的基础上加以改变。不欲萧规曹随,彻底像他。因之有人看到我的书体,而不知其所从出。这是我的治学精力,不拘书法、作画、贯穿一直,无不如此。”这段话中,“转益多师”、“合性格”、“学精力”逐个触及,学书之道,已尽透陆先生腕下。那么,又该怎么辟蹊径呢?陆先生复有精彩之论:“人各有所禀赋,短长互见,他之所长,未必我亦似之,而我之所长,亦未必他所兼有。我自度禀赋刚直,体现在翰墨上,无婉转之致,是诗境而非词境。他(指吴湖帆先生)主娴静,而我笔有动态,各不相及。所以假如走他的路,必落他后;而用我所长,则可有逾越他的当地。同能不如独诣,所以我留意线条,研求翰墨点线,笔笔见笔,不欲以颜色取媚,绝去依傍,自辟蹊径,以开立异面貌。”此是讲画,但亦是讲书,书画何有异哉?如俞建华先生说:“今世闻名书家沙孟海先生以北碑之笔写帖而具雄强之气。今世闻名画家陆俨少先生以南帖之笔入碑而蕴雍容之致,并且对苏轼和米芾都有深化研讨,仅仅由于互相特性条件和日子阅历的不同,碑本结合的切入点不同,终究所导致的境地和意趣便截然不同而各臻其妙。”可作佐证。

陆俨少 行书对联

陆俨少先生积数十年汗水,力学传统,探得精华,打通手眼,自创风味独绝的“陆家行草”,不管结体多么奇怪、规矩多么奇肆,可是笔笔中锋,力能扛鼎,从头到尾牢牢捉住我国书法用笔的中心,拓而用之、变而化之,遂使国内无此妙笔,千古同沐雅意,神明改变,不行方物。陆俨少先生的书法创造有力地劝诫咱们:今世的书法创造有必要深化传统、转益多师、决去依傍、学古人精力、创自家面貌,终究逾越自我、逾越这个年代!

陆俨少 行书杜甫入蜀诗册 20世纪50年代

陆俨少 行书学书所得贻学凯册 1979年

雁过留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