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劳动叫什么积德行善竟有这么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18 17:04:21  阅读:3305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出坡,原称“普请”,指在森林中普请群众令从事作务、劳役。

《敕修百丈清规》言:“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安众处有必合资众力而办者。”最早始于佛陀年代,于每月初八、十五等日,会鸣犍椎总集众僧共为洒扫,直至唐代森林准则建立,此法遍行各地。唐朝禅宗百丈怀海禅师,创建清规以定森林纲纪,建立出坡普请法,并一马当先,日日带领僧众下田播种、参加耕耘。弟子见他年迈,屡次劝他歇息,一日乃至私自藏起他的锄具,禅师找不到耕具,无法作务,当日便不肯用斋,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撒播于世。

现代出坡之规模愈广,有动态之劳动坡务,比方搬柴运水、清扫环境、摘花摘茶、晒诸藏经等,也有较静态的劳动,如文书、美工等,凡施舍时刻、膂力、心力成果之劳务,皆称“出坡”

出坡普请,具多重含义。

一者,从利他中完结自利

借由各种业务,服务利益群众,扩展心量,培育慈善与才智,亦能学习各项技术,所谓“菩萨从五明处学”;亦领会禅定心性之理,于动态之间锻炼。如六祖大师说:“不离自性,便是福田。”许多禅宗开悟的祖师,皆是在挑柴运水中保任心性,累积福德资粮,待时节缘由至,出而大化众生。

因而,出坡不仅是修福,更是成果道业的关键。一起也是在修习六度万行,积累往生资粮。所谓六度者,一施舍、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才智。若人能施舍精力、膂力,就能逐步舍离对“我”与“我所”的固执。群众和合出坡,便是在行善法、结善缘,所做的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协助他人的利他发心;出坡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念念都是正念,便是持戒;可以忍耐风吹日晒与外界的引诱,便是力行忍辱;三宝之事一直发心护持,三年五载,诚意不倦,便是常行精进;出坡作务时,清楚理解,随顺觉性,没有梦想,便是禅定。

从有为的事相修持,从而契入无为之理,了达三轮体空的真理,即施舍者、接受者及所施的物品皆是缘起性空,当下便是般若才智。

二者,维系佛法,普利群生。

群众上下合力、分工合作,团结一心,共同为宏扬佛法而奉献心力,因和合而力量大,使来道场的善信一见到庄重清净的环境就心生欢欣。此即度众之法,使众生对佛法起信,更种下清净善种子于八识田,将来必有果熟之时。

“出坡”不仅是维系僧团运作的重要准则,更是成果群众道业的胜妙福田。在道场中,不论是扫地或种种出坡作务,一点一滴都是施舍供养,若能懂得修福,才智也会随之开通。

了解森林出坡的含义,不仅是去发心执行,更能乐在其中,不舍一小善,任何出坡作务的缘由都能活跃发心,如得至宝一般宝贵。所以若能在因地上广修福德,果地上自能淬炼出自性才智的光辉。福德,是横渡苦海的资粮,若能再以般若才智为导航,必能回因向果,直达无为摆脱的对岸。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