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没成婚县城的妈妈们过得怎么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03 18:32:54  阅读:1034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自己没法保护她一辈子,她太希望有人能够代替自己的位置了,“妈妈总会离开这样一个世界,到时候,谁来保护你?”

上一次,我们推出《县城28岁未婚女生被建议看心理医生,母亲为催婚下跪》,呈现了县城未婚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选择。难以破开的困境之一,通常是亲情对她们的“逼迫”。这次,我们切换到妈妈们的视角,继续讲述有关“剩女”的故事,也听听她们这代人心里的困惑和纠结。

文 | 韩逸

编辑 | 楚明

运营 | 肖睿

孩子没结婚,李萍感觉自己人生还剩下最后一个任务没完成。女儿28岁了,已经碰到县城结婚“大龄”的那条线,相亲了五六个男生,没成过。

在小县城,她不算思想不开明的人。同事里有人40岁不结婚,别人背后议论她,她会替人家辩护,“结不结婚,是人家的自由。”可轮到自己女儿身上,她不敢催,又没法儿不着急。亲戚朋友问起,她都老老实实地回过去,“还没有对象”。

李萍感觉自己快“抑郁”了。她的难过不是这种时候才被提醒,每天,每一刻,她都没法不去想这事儿。和女儿长谈一夜之后,她还是不能理解,这一辈年轻人,都觉得结婚就是要伺候别人,是不是“太自私了”?

李萍一辈子没出过县城。她没法理解女儿口中大城市那些不婚女人的生活方式,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跟大多数人一样,不要被歧视的目光注视。

“你就算到天边,还是有人对你有看法。我们都生活在人群里。”她经常跟女儿这样说。

相亲角替子女“代理相亲”的母亲。图 / 视觉中国

是个男的就行

如果要给之前52年的人生评比最开心的两年,李萍觉得要属女儿刚刚工作的那两年。那是2014年,女儿考上了县城的公务员,李萍心里一阵松快。同事眼里,她每天上班“脸上都开花”。

可这朵花没能开长久,5年以后,她每天愁女儿的婚事。

架不住亲戚朋友每天问。关切往往从夸赞开始,夸赞往往从谈到女儿的感情状况开始变味儿。“还没找着吗?你们家闺女优秀,是得好好挑一挑。”

李萍感觉自己孩子担得起“优秀”两个字。女儿身高一米六八,模样不差,一个月收入四五千块。家里也算是县城中产。两口子一个在医院,一个在学校,给女儿单独买了车和房。

这些条件都随着女儿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贬值。女儿92年,今年27岁。按照老家虚1岁的习惯,28岁了。一开始把门踏破的媒人现在也只能介绍年纪更小的男生。在老家,条件相当的人里,同年的男人已经很少有单身的了。

她急,女儿一点也不急。李萍觉得女儿晚熟,小孩子心性。见了十多个男生,回来只说不喜欢。她也不知道,这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每次跟她谈,她就嬉皮笑脸,说急了,还翻脸,跑回出租屋,一个月都不回家。

李萍也不敢把话说重,只能旁敲侧击。有次相亲回来,女儿朝她感慨,上次见过的谁谁家弟弟怎么有点驼背了?两年过去,头发也少了不少。李萍没忍住,一句话反击了回去,“年纪大了可不就是这样,人人这样。”她加重了“人人”两个字的语气,看向女儿,“你,知道吗?”

有点像错过了早市的萝卜白菜,这么拖下去,李萍担心,闺女迟早只能从丧偶和离异的序列里挑选伴侣。

56岁的王芳已经迎来了这样一天。经过七八年相亲市场的锤炼和敲打之后,她比想象中接受得更快。朋友介绍了一个比女儿大两岁的小伙子,没车没房,丧偶不久。她第一反应不是调整自己的心情,而是力劝女儿多和小伙儿相处:“你得多关心他,多温暖他。”

标准是一年一年放低的。几年之前,每个相亲对象的照片发到女儿微信之前,都得在王芳这里过一道关。她自己就能筛掉不少。现在,她还是用心筛选,只不过策略变了,改成把男方身上最突出的优点找出来,尽力放大给女儿看。

40岁的矮个子博士,王芳觉得智商一定高,下一代肯定聪明;学历低的导游小伙儿,王芳心想和人相处的工作一定口齿伶俐,情商低不了。至于丧偶的男孩,那也是运气不好,能不离不弃地照顾对方一年,说明对家庭有责任心。朋友家楼下的出租车司机,王芳也试探着跟女儿开过玩笑,“你要是嫁过去,我就能天天找朋友说话了。”

女儿自己喜不喜欢,成了最重要也是最被她忽略的一环,“不相处,怎么能喜欢?”

李萍感觉自己找女婿的条件也在渐渐降低。现在,她和王芳的想法差不多。只要是个男人,对自家姑娘好,不管什么工作,什么家庭,她都支持。

电视剧中,凯丽扮演的母亲的“逼婚”日常。图 / 《咱们结婚吧》

你没错,是不是我错了?

击垮两位母亲信心的,不单单是女儿的年龄,还有身边人的态度。

比如,那个单身40岁的女同事,虽然人开朗热情,工作也从没出过错儿,还是被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肯定有病” 。李萍知道那位同事不容易。她的父亲感情出轨了,离开了她和妈妈。她对婚姻没有太多信任感。作为母亲,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因为没结婚,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承受这样的眼光。“你我皆凡人”,她跟女儿说,“有人的地方,你就得跟大多数人一样。”

娘俩的冲突发生在女儿生病的一段时间。女儿平时在外租住,每周才回来一趟。她做了个小手术,在家休养,母女朝夕相对,话题绕不开找对象。

李萍发现女儿脾气明显大了。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说话有点没事找事。终于,在一个晚上,母女就一个问题展开了终极辩论,“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李萍不觉得这有啥好辩的。她一直相信,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儿,根本不需要催促。但女儿的态度好像铆定了,没有真爱,一辈子自己过也挺好。“一个人的一辈子,为何需要为另一个人洗衣做饭?”这超出了李萍的理解范围,在她看来,洗衣做饭这些事情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她乐在其中。

两个人聊了足足两个小时,没有结果。谁也没法理解谁。“是不是他们这一代独生子女,不会和人相处,有点太自私了?”

李萍不知道,为什么就自己的女儿不结婚。以她对女同事的印象,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她也搞过“自查自纠”,是不是家庭教育哪一个环节失败了?反观自己,婚姻幸福,也孝敬公婆,结婚快30年了,不管怎么争吵,从来都没动过一次离婚的念头。

一个人怎么生活?李萍难以想象。出了事有人商量,回了家有口热汤,她觉得幸福的样子无非是这样。一个人,头疼脑热了怎么办,一肚子话,要跟谁说?

图 / 《咱们结婚吧》

王芳则是吃遍了一个人的苦。她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独立拉扯孩子长大。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女儿像自己一样,一个人到老。

刚刚离婚的时候,王芳想带着孩子一起吃耗子药。可8岁的孩子抱着她问,妈妈,我们都要死了,先吃一顿最好吃的东西吧,老鼠药可以放在汉堡包里一起吃吗?

王芳笑着说可以,心里已经哭成一片。她感觉自己这半辈子就这样了,但至少要把女儿供出来。

女儿确实争气,考上了大学,留在北京工作。可对待婚姻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她跟王芳开玩笑,妈,你看我爸不是也没什么用吗?

王芳这才开始警醒,自己半辈子灌输给孩子的婚恋观是不是存在问题?可是孩子怎么看都和自己一模一样,不会撒娇。自己拧瓶盖,自己通马桶,连换桶纯净水都能自己搬上二楼。

她的教育方向在现实面前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劝女儿学会示弱,“你不行,才有人帮你,怜惜你,照顾你。”

女儿的回答也特坚定,“妈,我行的。”

不结婚,那得有个孩子吧

两年前,女儿开始跟王芳讨论借精生子。王芳恨不得捏着女儿的脖子,让她从头看看自己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一个人带孩子的难,她知道什么?”但是话到嘴边,要强的妈妈说出来的又成了另一个意思,“你有那多余的冻卵的钱,不如找个活人省事。”

担心女儿真去做了单身母亲,王芳不敢再提生孩子的事儿。从前她可以说,不结婚,那你至少去给我生个孩子回来。在她的逻辑里,生孩子能怎么生?肯定要先结婚。

王芳想外孙女想得要疯。退休之后,返聘干不动了,广场舞不爱跳,麻将没滋没味,电视剧看到眼睛疼。偶尔刷刷抖音快手,都是妈带娃的,她不清楚自己中了算法的计,越刷越气。

社交?不可以的。同辈人统统当了姥姥或奶奶,就她还没升级。去参加婚礼还成。等到同辈人的孩子已经基本结完婚,再被邀请去喝月子酒的时候,她直接转一个红包,敷衍了事。离婚之后,王芳很多年都没参加过同学聚会,怕尴尬。可是女儿在北京工作之后,她颇是扬眉吐气地去了一次,接受了大家的恭维,“女儿在北京工作,就是有出息。”

可是这骄傲也没维持几年。现在,王芳除了身边最要好的朋友,很少跟同事们联系,她怕被问。为了不让日子太空,她给自己发展了个健康的爱好,每天慢跑5公里,天气不好,就在家里原地走。

女儿挺肯定她这个爱好,说运动好。王芳赶紧回一句,“我锻炼好身体,好给你抱孩子啊。”微信那头,半天没回,天儿又聊死了。

想帮闺女带孩子,并不是因为王芳自己最喜欢。她很明显得感觉到,过了50岁,身体开始不由得自己了。重一点的花盆没法一下子搬起来了,胳膊一阵一阵发酸。她考虑得非常现实,再过两年,就怕自己有心,身体都扛不住折腾了。

李萍也觉得,一切等到女儿有了孩子就好了。“有了孩子,她一下子就能懂当妈的心。”

十几年前,李萍的父亲得了癌症,很快瘦脱了相。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父亲不肯再治疗,想要有尊严地离开。他回了家,静静等待生命的尽头。

就是在那时,李萍感觉自己是父亲唯一的寄望。她从医院里开了吗啡和其他镇痛药物,尽最大努力缓解父亲的疼痛。每天,带着药和做好的饭往村里走的时候,就看见父亲搬了个小马扎儿,坐在村口,望着她来的方向。

“如果父亲没有我,他会是在怎样的疼痛和孤独中死去?”李萍自己老了也不想进敬老院,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敬老院里孤独终老:“钱买得来服务,买不来爱。”

这么多年,家庭一直是李萍安全感的来源。父亲生病的时候,丈夫一声不吭,换班照顾,让她感受到莫大的支持。女儿很早就非常懂事,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爸出差,一去好几天。小小的女儿抱着她,“妈妈别怕,爸爸不在,我保护你。”

因此,她也希望女儿有自己的家庭,可以延续这份安全感。自己没法保护她一辈子,她太希望有人能够代替自己的位置了,“妈妈总会离开这样一个世界,到时候,谁来保护你?”

图 / 视觉中国

平安快乐是妈妈最绝望的祝福

李萍不知道的是,女儿已经和朋友们讨论过互助养老的话题了。她们设想的不仅仅是冻卵、借精生子这些超出她理解范围的问题,更多的是,婚姻是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

李萍听女儿讲了很多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她不介意女儿去大城市奋斗,不介意她去美国、去澳洲、去她根本摸不到的地方。但在她的世界观里,就算是去到了天边,人也终究活在人群中。

为了让李萍安心,女儿还去看了心理医生。诊断是,不结婚不是病,“医生说的”。

婚姻不是必需品,那什么是?身边的同事有的孩子已经离婚了,李萍也不觉得她们找得草率,“你总得试试,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合适的。”看着自己的女儿,还像个孩子一样单纯,她就觉得,离婚了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总结经验再上路。

但她现在已经不敢催得太紧。最近一年,女儿经常给她转发一些公众号文章,内容都是讲抑郁症和猝死的。李萍发现从前一沾枕头就着的女儿也开始睡得很晚,她有点发怵,怕孩子也压抑出心理疾病来。

她现在绝不贬低她。在丈夫面前,她也不催女儿,省得一家人都搓火。“我的女儿又善良,又努力,就算她不结婚,也是我的好女儿。”

自己偷偷抹泪之余,李萍仍然没放弃催女儿抓紧找个对象。“等她长大了,玩够了,是不是就好了?”能带给她希望的,只有时间。

王芳觉得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但孩子是。她感觉女儿已经被大城市的生活带得三观“跑偏”,离自己越来越远。几年之前,女儿找过男朋友,对方想让她到自己所在的城市生活,王芳坚决反对。

出发点也很简单,还是“孩子”。“这个城市既不是咱家,也不是他的老家,我们两边父母过去照顾都不方便。将来孩子4点半放学,你俩加班到9点,谁去接?保姆吗?你雇得起吗?他能全职带孩子吗?是不是还得你来?就算你愿意,时间久了就跟社会脱节了,你都不再是原来的你,他还能是原来的他吗?”

这是王芳脱口而出的最长的一段演讲。这段话真正打动了女儿,掉了眼泪。因为演讲的结束,王芳又掏了一下心窝子,“你以为妈妈希望你留在老家是为了照顾我吗?不是的。你们工作这么忙,我能指望你们什么?我只是想替你照顾孩子,照顾你。”

过了一段时间, 女儿还是跟那个异地的男生分了手。当时,王芳觉得这是自己的胜利,可过了几年,女儿再也没找过男朋友,她后悔了。

几年后的一天,有次在家里吃着饭,王芳又说到让女儿不要抗拒相亲,女儿忽然撂下筷子。“妈,你不觉得咱俩的亲子关系,已经影响到我的亲密关系了吗?”

王芳没听懂。女儿又解释,大概的意思,是说她管得太多了。王芳挺泄气的,管得多,还不是因为关心她,怕她吃亏吗?她恨不得把心掏给女儿,让她看看,“里面装的全是她。”

王芳没察觉,正是这种把女儿当作人生一切的态度,绑住了她。一次微信视频,又聊到找对象,女儿眼泪再次流了满脸,王芳眼圈也红了。她十分认真地面对屏幕,说了一句心里话,“真的,孩子,妈妈只希望你这一生平安快乐。你只要平安、快乐,怎么样都行。”

“平安快乐是一个母亲最低的要求了,”李萍说,她还不能退到那一步。“你想,一个母亲要有多绝望,才会只要求她的孩子平安快乐?如果可以,她当然希望孩子拥有更多。”

对于大龄女青年程又青,母亲虽着急,但也希望她能拥有美满快乐的婚姻。图 / 《我可能不会爱你》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