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域最早呈现华夏系统青铜器
湖北 商代 盘龙城遗址
刘柯共享
江汉区域最早呈现属华夏文明系统青铜器的时刻和地址,是上世纪50年代在湖北省黄陂县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位于今武汉市黄陂区(原黄陂县)的府河北岸,是一处东、南面环水的低岗丘陵。遗址内发现了商代前期的城址及大型宫廷基址、高等级墓葬、手工业作坊遗址等。遗址许多墓葬出土有数量不等的青铜器,特别是规划较大的墓葬。其间,以李家嘴M2、杨家湾M11两座盘龙城遗址前后期最大的墓葬,出土青铜礼器最多。
盘龙城遗址距今已有3500年前史。1954年,武汉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因取土筑堤需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盘龙城这一商代珍宝。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及其周围的杨家湾、王家嘴、楼子湾、李家嘴等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发现,关于了解商代前期青铜文明的散布、方国青铜器的开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盘龙城区域的商代前期随葬青铜器的墓葬首要集中于李家嘴一带。李家嘴 1号、2号商墓均为大墓,其间2号墓未经打乱,随葬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甗、罍、盉、斝、觚斝、盘等,共23件,还有钺、戈、矛、刀等武器。
其陪葬墓也随葬有刀、锛、凿、锯、镞等青铜东西和武器。属墓主的爵、斝皆 5件成套,是迄今所见商代前期墓葬中成套爵、斝等级最高的,为商代铜器组合中所罕见。李家嘴1号墓出土的提梁卣铸造精密、纹饰精巧,是我国已知最早运用分铸法铸成的青铜礼器;杨家湾11号墓出土的青铜大圆鼎,高85厘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商代前期青铜圆鼎;李家嘴2号墓出土的青铜钺,通高41.4厘米、刃宽26.7厘米,是现在所见商代前期最大的一件青铜钺。
兽面纹十字孔铜觚
饮酒器。长圆柱形。喇叭形口,筒形腹,高喇叭形圈足。器中部施弦纹两组,每组两周,两组弦纹中部饰两组兽面纹;圈足上部两头有十字形镂孔,下部饰夔纹。觚与爵是青铜器中的常见组合,青铜觚首要流行于商代。这件青铜觚线条流通,纹饰刻划精巧,其腹部瘦细的造型,在商代前期的青铜觚中并不多见。
铜觚 李家嘴1号墓出土
盛酒器。口外侈,腰部较粗,圈足较高。腰部、圈足上饰四列带纹:榜首列为平行弦纹;第二列为兽面纹;第三列由镂孔雷纹相连并排组成;第四列为两组对角夔纹。这件铜觚造型流通,纹饰新颖别致,表现了商代前期较高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和审美情味。
铜斝 李家嘴2号墓出土
兽面纹青铜卣
商代前期
1974年盘龙城遗址李家嘴M1出土
现在考古发现最早的商代青铜卣
盛酒器。口上有盖,宽唇直颈,折肩,肩部有绳子状提梁,圆鼓腹,圈足。盖上饰夔纹和圆圈纹,颈部饰弦纹,肩部饰一周夔纹,上镶圆圈纹,腹部饰一周宽带兽面纹,上下用圆圈纹镶边。这件铜提梁卣造型慎重,纹饰简练而又不失沉稳大气。
铜簋 李家嘴1号墓出土
盛食器。仰折沿,腹微鼓,最大径在腹部,双耳,圈足较高。腹部饰一周宽带兽面纹,颈部与圈足均饰弦纹,圈足间饰三个镂孔,耳饰铺首。这件青铜簋造型慎重,铸造精巧,给人华贵静雅之感。
青铜簋
口径23.8、高23.8厘米
圆口,鼓腹,圈足
器身饰弦纹、贪吃纹,贪吃目为方形凸起。足部有三个“凸”字镂孔。簋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的青铜用具之一。簋是和鼎合作运用的重要礼器。除了作为礼器之用,簋亦是古代汉族用于盛放煮熟的饭食的重要用具,古人将黍、稷、稻、粱等熟食皆盛放其内,《说文》释“簋,黍稷方器也。”《韩非子·十过》中亦有“臣闻昔者尧有全国,饭于土簋,饮于土簠”的记载,这簠与簋都是盛放黍、稷、稻、粱的食器,一起也是与鼎组合的礼器。
兽面纹十字孔青铜尊
王家嘴1号墓出土
酒器。小口,折沿,方唇、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有三周凸弦纹,圈足有凸弦纹一周及三个十字镂孔,肩部饰夔纹三组,腹部满饰兽面纹三组。这件青铜尊器形规整,纹饰明晰,线条流通,铸造精巧。
铜簋
铜鼎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1号墓出土
口径55cm,高85cm
湖北省博物收藏
铜带鋬觚形器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7号墓出土
口径13cm,高19cm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
青铜钺
长41.4、刃宽26.7厘米
形似斧头,体扁平,长柄,宽弧刃,两脚略上翘。中部有一圆孔,肩上左右两头各有一小镂孔。青铜钺最早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沿袭至战国时代。这件铜钺,肩部及两头各饰夔纹,两头的夔纹尾部为蝉纹。
青铜钺
杨家湾十一号墓出土
通高21.2厘米
铜面具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收集
长18.5cm,宽13.5cm
湖北省博物收藏
本文现已取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