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爱情中忌讳联系的整理职责品德是三者的平衡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5 02:02:28  阅读:983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文丨卿心君悦

大多关于婚姻爱情的名著小说与影片一般只有两种结局——悲剧或是喜剧,而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不外乎婚姻、爱情与性之间的错综关系所致,三者缺一容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三者缺二则容易导致悲剧。

而这篇文章,就三者之间的关系,尝试性进行一次梳理。

婚姻、爱情与性三者存在的误区

婚姻,不是个人的行为

对于婚姻,大多数人都知道是事关一生幸福的大事,面临选择时需要百般慎重,因为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婚姻,并不是个人的行为

如果说婚姻真的只是个人的行为,那么部分人凭借自己的喜好,做的一些荒诞事,虽不倡导,但未必多么值得批判,然而在现实中婚姻却并非单纯个人的行为。

往小了说,错误的婚姻伤害或影响的是两个当事人的幸福,也许还包括孩子的幸福。往大了说,错误的婚姻会伤害或影响的是两个家庭、身边朋友(对朋友观念、思想的影响),甚至于对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个体为社会的一部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体事件的影响与日俱增)。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过这样一段婚姻,贝内特先生的五女儿莉迪亚为了自己期盼的婚姻,私自随威克姆私奔(在路上同居),在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大丑闻,虽说最终在达西(莉迪亚二姐的追求者)的帮助下,顺利结婚,但因为此事的发生,还是让贝内特家人蒙羞,承受着亲友的讽刺,也影响了姐姐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进程。

对此,《傲慢与偏见》的译者孙致礼在译序中曾说到:

“恋爱婚姻不仅是个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个社会问题,莉迪亚的私奔引起了全家人乃至所有亲友的惊恐,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件丑事假若酿成丑闻,不但会害得莉迪亚身败名裂,还会连累亲友们,特别是她的几个姐姐,将因此而很难找到体面的归宿。后来多亏达西挽救,莉迪亚才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与此相反,伊丽莎白和简圆满出嫁之后,自然给另外两个妹妹带来了希望和机会。这就告诉我们: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光顾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

虽然看似婚姻应该属于自己的选择,但是实际上一段婚姻的达成,在真实的生活中早已脱离了两个当事人,在人情世故与社会氛围影响下,个人的一举一动对整个家庭甚至于一部分的社会环境,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爱情,不是一味的幻想

同样在《傲慢与偏见》中,简曾对伊丽莎白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往往让虚荣心迷住了心窍。女人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实,这种幻想不仅只存在于女人身上,在男人身上也会如此。什么是爱情,可能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人会把能想象到的美好与浪漫全部赋予在爱情之中。

诗经中《关雎》里那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所表达的意象就是心中对美好的期待,男才与女貌、才与财并存,浓情蜜意、耳鬓厮磨,所有在小说里、影片中,那些关于爱情浪漫的经典桥段,都成为对未来所拥有爱情的幻想。

就拿影片来说,对于多数人而言,每部影片中的男主与女主,都曾是自己对未来心上人的幻想,从中也总能挖掘出类似“心上人”的影子。

但是爱情真的能承受那么多美好的幻想吗?所憧憬的爱情,如何在真实的生活中平安落地,这仍旧是需要深思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的是:爱情,并不是一味的幻想。

性,未必是爱情的结果

钱钟书曾说:“爱情跟性欲一胞双生,类而不同,性欲并非爱情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升华”,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部分人提出的“性与爱统一”的观点进行了反击。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爱情里面都存在性,但是反过来并不一定会成立,也就是说性里面未必会有爱情,什么是性,在心理学中:性,只是人的一种原始冲动与生理本能。

在当前社会,很多人提出了“婚前试爱”等类似观念,并受到多数人的追捧,部分人认为:“性,只是一场二人欢愉的游戏,快乐就好,情感再说”,甚至有些人还会拿出相对应的理论,有根有据的引用《道德情感论》中的话说道:“性爱是人类社会里难得的既可以取悦自己,又可以取悦他人的行为。”

诚然,“谈性色变”早已没有必要,但是如果说没有约束的纯粹的“性开放”,那只能造成社会道德的倒退,还会给更多人带来伤害(尤其是女性),这并不是封建与保守,要知道一旦性与爱分开,单纯的性,对女性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

同时,也有部分人说,性可以孕育爱情,这更是无稽之谈,或许在一定的时机下,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实际上最初没有爱的性,只是为了单纯的欲望宣泄。而所谓用“性”来证实爱的真挚与否,更是部分别有目的的人,堂皇的说辞而已。

婚姻、爱情与性三者的关系

爱情与性的关系

接上一段的话题,我们先看爱情与性的关系,脱离爱情的性是欲望,脱离性的爱情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毕竟爱情是精神的需求,性又是生理的需求。

性的发生,未必有爱,也很难孕育爱情

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与布兰奇发生了性行为,但是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对她毫无感情可言,当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一心追求艺术,根本无心于艺术以外的任何事情,他的灵魂是纯粹的,但是肉体偶尔会对他造成干扰,原始冲动下的性行为就是最好的证据。同时,性行为的发生,也没有让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对布兰奇产生爱情,在不久之后离开了她,最终布兰奇自杀身亡。

性,即便可以让一方孕育爱,也很难圆满

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公振保与“红玫瑰”王娇蕊的结合,就是单纯以性为基础的,二人之间没有感情,后来王娇蕊萌生了一定的感情,但是这种单方面的感情,却并没有圆满,最后在丈夫王士洪回家前夕,截止告终。

婚姻与性的关系

对此有两方面需要重视,一方面是在婚内与其他人发生性行为,也就是“出轨与劈腿”行为,不仅会让婚姻受到伤害,也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伤害。而另一方面就是婚内性生活(主要针对“性”冷淡),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出轨与劈腿”行为的出现,除了新鲜与无法承受的诱惑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婚内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影响了婚姻关系。

同样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也有对此的例子,振保与“白玫瑰”孟烟鹂就出现在了这种问题,婚后的孟烟鹂对“性生活”并不热衷,让振保很不满意,由此演化出很多的矛盾,后来振保流连“青楼女子”的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当然这并不是为振保的错误开脱,只是就事论事。

因此,婚姻与性,不可分离,虽然性未必能成就婚姻,但是性却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让婚姻生活更加幸福。

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同样也有的人说:“没有婚姻的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但想来还是后者更能让人接受一些,虽然并不全面。

没有爱情的婚姻能否持续,这不好给予肯定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必然会缺少爱情所带来的喜悦,也会缺失婚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感,在《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妇就是这样的例子,贝内特先生丧失了对爱情与家庭幸福的期待,转而从读书与乡村美景中获取快乐。

相对来说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贝内特夫妇还算是较“圆满”的,在《廊桥遗梦》中,女主费朗西斯卡在丈夫查德出门(陪孩子领奖)的四天内,意外结识了《国家地理》的摄影师罗伯特,在短暂的四天中,费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相爱,因为她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爱情的喜悦,而这就是费朗西斯卡与查德婚姻缺失爱情所产生的悲剧。同样在《第一炉香》结尾处葛薇龙对乔琪乔的那声叹息,是因为缺乏爱情,《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最后的那丝“惆怅”,也是因为婚姻中没有爱情而生。

同样没有婚姻的爱情,缺少了必备的支撑,随着新鲜感的消退,爱情最终会像手中沙一般流逝。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沈从文与高青子的情感对此就是最好的佐证。

所以,没有爱情的婚姻很难幸福,容易破裂。而没有婚姻的爱情,也很难长久,最终一无所有。

婚姻、爱情与性三者如何平衡

综上所述来看,婚姻、爱情与性三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三者的存续状态类似于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提出的“爱情三角形”。

由爱情,步入婚姻,得到精神满足,然后在婚姻中品尝性爱的美好,得到生理满足,并反馈于婚姻与爱情,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

但在真实的生活中,却因为种种原因,三者之间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自由、自私,是打破平衡的原罪

为何婚姻、爱情与性三者有时平衡的状态会被打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由与自私。

比如说婚前的性行为,性何时可以发生,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最佳的答案自然是在结婚之后,但可能在当前社会中很难完美的落实。

部分人为了私欲,或者是为了追求短暂的激情,打着“自由”的口号,自认为所作所为纯属自愿,结果由自己负责就好,但实际上最终的后果,自己很难承担。没想过由此给亲人带来的困扰,也没想过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在婚姻与爱情中,也是如此。因为一时的想法,盲目的开始爱情,草率的进入婚姻,自以为是自己的事,可最终的影响或由此带来的伤害,却需要他人与你一起承受,《傲慢与偏见》中莉迪亚的故事,就是对此的佐证。

同时,还有甚者,在婚姻、爱情存续期间,本着“自私”的态度,向往着所谓的“自由”,发展出婚内出轨、婚外情等事情,打破了自己与他人两个家庭的平衡。

其中产生的原因,也许会有很多(抛开不可抗力的情况),但究其根本所谓的禁不住诱惑、不负责任、一时冲动……的实质,仍旧是“自由与自私”。

道德、责任,是维持平衡的保障

那么如何维持婚姻、爱情与性三者之间的平衡呢?

儒家有这样一句话:“发乎情,止乎礼”,说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应该受“礼”的约束,而这里的“礼”字,就是规定与限制,在现在也能够理解为“责任与道德”。

不论是没有婚姻与爱情的性行为(单纯追求性),还是脱离于婚姻与爱情之外的性行为(婚内或恋爱存续期间的出轨),在实际上都违背了“礼”,忽略了责任,有的更违背了道德。

部分人觉得婚姻与爱情,甚至于性行为的发生,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不应该受到限制,这是自由,但实际上,绝对的自由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在一定限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就像恋爱自由,也是你在法律、道德、责任的约束下选择自己爱的人,而非任性而为的行为。

这种限制,是一种必然,对此,季羡林也曾说过:

“举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比如讲民主,讲自由,都不能说是坏东西;但又都必须加以限制。就拿大城市交通来说吧,绝对的自由是行不通的,必须有红绿灯,这就是限制。假如没有这个限制,大城市一天也存在不下去。”

由此来看,想要保持三者的平衡,最关键的就是不要忽略“责任与道德”。责任,不仅是对他人要负责任,同样对自己也要负责任;道德,更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最基本的人格体现。

当责任与道德,成为心中时刻恪守的底线与原则时,幸福才能更好的降临,至少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承受更大的伤害。

卿心君悦,头条原创作者,高级心理健康指导师,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温暖你,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