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书札也称信件,书牍,信札,或函,书,启,笺等,其间“信札”是较早称号。
汉朝准则规则用来书写经文或法令的木片长二尺四寸,书写一般文字的长度一尺二寸,诏书写于一尺一寸长的木片上,称“尺一牍”,省称“信札”。
在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叫“札”。在纸张没有创造和运用之前,其时一般把文字都记录在竹木片上。
古人笔下的书札集
于我国,迄今为止最早写在纸上的书札,便是陆机的《平复帖》。
陆机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为了请求友人病体恢复,而致札问好。明人董其昌在帖后跋曰:“盖右军曾经,元常今后,惟有此数行,为希代宝。”
西晋陆机《平复帖》,9行86字。纵23.8厘米,横2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贴内容触及三个人物,贺循,字彦先,是陆机的朋友,身体多病,难以康复。陆机说他能够维持现状,现已可庆,又有子服侍,能够无忧了。吴子杨,曾经曾到过陆家,但未遭到注重。现在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行为,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精力抖擞之美。最终提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隔绝,没有音讯。
方孝孺致彦士翰林手札
方孝孺是文章我们,今存世者有《逊志斋集》及《方正学先生集》等。
此札内容为告朋友彦士未赴约之由,并询问及都转公之状况,最终言及朋友所请写之寿序文因“俗冗”心不能静而没有脱稿。此札内容平实,要言不烦;其字气味沉厚,点画老辣,结体硕长,有大人态。古来忠烈、重臣之字,如颜真卿、翁同龢等都是此类风格。从此札中,可见其人实乃端人正士,笔笔到位,字字独立,无巴结之态,令人奉读之如面正人。
熊廷弼致友人手札
熊廷弼不以书法名世,但其品格、其才能为后世所仰,有《辽中书牍》、《熊襄愍公集》传世。
此熊廷弼致友札内容为报自己得差将离别之心境,又对友人厚贶表谢意。寥寥数行,叙事言情,胜于长文巨篇。其书法宗王羲之《十七帖》一路,而行笔迟涩中见心境之愁郁。以字法责之虽非上乘,然字外之音悠远凄凉。见字如见人,使人情不自禁敬意,焉能斤斤于点画也。
左光斗致麓翁手札(附万寿祺跋)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共之,号浮丘。安庆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授中书舍人,擢迁御史,受命处理屯田业务,在北方大兴水利,垦水田,种水稻。泰昌元年(1620)他与杨涟等对立李选侍。又与杨涟同因弹劾魏忠贤而下诏狱、受酷刑死。
此札与前杨涟札内容附近,都是意气相投朋友间相约集会之事。而书法较杨涟字写得飞动多致,甚显才思。其笔势开阔而流通,风流飘逸。后有明诗人、画家万寿祺(1603-1652)己卯的题跋,于左敬仰之情,犹对日月!亦可见其人在同世之影响。
黄道周致韫生手札
黄道周一生不谐流俗,为人严冷方刚,以文章风节高全国。后复明无望,被俘于南京,不愿屈服,在狱中仍冷静小楷书《孝经》,被俘翌年(1646)冷静就义。他有绝命书,写道:“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六合知我,家人无忧。”凛傲然有气愤!有《石斋集)》等传世。
此札内容即述南明王朝糊涂、每况愈下之景象,从中透露出其于时局无法之心境。其书法奇崛古淡,端严而秀密,诚为佳作。黄道周大字生辣放纵,跌宕飞跃;小字精紧高古,其间反差极大。但不管大小字,其内涵气味都以峻拔称,方折清楚,字如其人。
倪元璐致台翁手札
倪元璐书法近黄道周,但气格更胜,比黄道周更为奇崛。黄道周曾谓:“抹蔡掩苏,望王逾羊,宜无如倪鸿宝者。但今肘力正掉,著气太浑,人从未解其妙耳。”可见推崇备至。倪书用笔苍劲古拙,飞扬恣肆,结体出于颜苏,但展脱挺健,得颜苏之精力。
此札内容为慰亡,写得悲痛哀婉,但又以通脱之观念为生者阐明,言简意深,于往常俗事中见高远之怀。所书结体规矩,行笔朴厚而生动,极为精彩。
杨涟致麓翁二札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应山(今湖北广水)人。累官至左副都御史,以敢言著称。有《杨大洪集》传世。
此两札内容都是邀麓翁团聚,可侧见其时东林士人雅集之逸闻。此札书法风格近前方孝儒札,可见他们虽不同世,但志趣、操行近,因而笔下自有相通处。但与方札比较,字之棱角更见清楚,行笔亦劲利,所谓合而不同者也。
史可法二札
史可法自幼聪明,有奇才;师从东林党人左光斗。
此两札内容都为朋友问言诗文事。其书法赠益之札写得豪放雄强,笔势飞跃,结体硕大,亦可见奇崛之气流于言外之意;另一札写得较严谨公整,清气泛动。两札书法风格比照激烈,应该是所书时心境及所予目标不同而致。史司法书法较少见,虽不以书名,但其字亦卓著俊伟,盖与黄道同、倪元璐辈属同一流人物,观之令人心动。
陈奕禧致舜徒二札
陈奕禧字六谦,号香泉、葑叟。他大字冷静浑融,无轻佻之态,小字稳健而柔美。他于秦汉唐宋以来文字收弆尤富,皆为题跋辨证,著有《隐绿轩题跋》、《金石文录》。他将保藏的名迹摹勒上石而成《予宁堂法帖》;雍正十一年(1733),敕命将其书勒石,成《梦墨楼帖》十卷。
此二札,一札内容为向朋友叙家常,如“各事用银如流水,来处少,去向多”,直白天然;另一是朋友间来往相约,从“老弟仍于草榻一宿,未始不可也”一 句,可见两人友谊非浅。二札书法清劲纠缠,柔中亦时见刚折。和前数人书法比,虽显文弱,但亦含清气,非庸俗之流所能到。
金农致迂翁手札
金农,“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他性情孤高,精于辨别,为书画特别特别但又古意盎然。其书法所来有自,于汉隶刻苦极深,又能以奇出之,构成独标一帜之自家面貌,人称“漆书”。他的大字稍显造作,但小字却天然高古,笔短趣长,拙朴雅健。
此札内容为请托朋友,言辞谦敬稳重;书法苍朴老辣,方圆兼备,极为精彩。
袁枚致尤荫手札
袁枚,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苍山居士,晚号随园白叟。为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我们”。袁枚倡议“性灵说”,建议写诗要写出特性。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作品传世。
此致尤荫(字贡父)札内容为谢尤赠画,并赞其画,记叙朋友间切岩画艺及朋友间彼此激赏、互赠礼物之风雅之事。其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刻,天然闲适,正合于其“性灵”之建议。虽法度稍欠,而才思横溢,亦为宏构。
阮元托事手札
阮元,其书法雄强劲健,崭露头角,正中寓奇。编成《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著《十三经注疏》,编纂《石渠宝笈》;金石著有《两浙金石志》,与毕沅合著《山左金石志》,又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及诗文集《揅经室集》等传世。他对后世书法影响最大的是其《北碑南帖论》、《南北书派论》,开包世臣、康有为书论之先河。
此札内容为托朋友照料教育儿子等事,言辞恳切,说事清楚。其书法老辣端严,非位尊气沉且学养深沉者不能到此境也。
曾国藩致凯章二札
曾国藩(1821-1872),因军功封一等毅勇侯,是清代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虽军务倥偬,却留神洋务,对书法亦深有研习。
张凯章、作梅当系曾国藩所辖部下,曾国藩写此两信时当在其任两江总督并控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期间。信中所谈大略触及苏、皖两省军务,时清军处于下风,曾国藩信中屡有“切不可慌张”、“静镇”、“稳住”、“行军以稳静二字为主”等语。从信中可知其时清军形式十分危殆,故在四日之内连发四信给张凯章,指挥作战。虽处情急之中,但从曾国藩此两信札的笔迹来看并无慌张之象,而是笔笔劲挺,处处合于法度,给人以指挥若定之感。信中提及“次青阵营”,“次青”乃湘军中的一员主将李元度,字次青,亦文人身世的武将。
李鸿章致筠仙二札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致筠仙两函中,有“闽粤无深患,洋务者将以台湾巡抚相属”之语,是台湾自古为我国领土一部分的又一铁证。此点又提升了李鸿章函的前史价值。李鸿章的签名也较特别,粗看似为“鸿才”连写,但不像彭玉麐签名时把“彭玉”两字组成一字之形,而是仍作两字状,不过“章”字借用了“鸿”字的下部成草书的似章非章之状,这种签名方法至今仍有人运用。
温肃(1879-1939),广东顺德人。字毅夫,号檗庵、清臣,室号百甓斋,近代岭南闻名书家。温肃的书法得益于宋代黄山沟行书最多,蛇矛大戟,仪态可掬。或许是性情使然,他写行书没有黄的倒闭气量,笔致间多了些温润的成分,因而他的这种书风在清末民初的书坛中很难凸现出来。
左宗棠致芗泉二札
左宗棠,自幼聪明,为道光举人。太平天国起义迸发后,由老友胡林翼保荐,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下,为反抗太平军出谋划策。打压太平天国后,从事洋务。晚年曾指挥清军克复新疆。又任军机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活跃设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其晚年在克复边远地方和加强海防声援台湾方面功勋卓著。
芗泉为曾国藩亲信之一。同治元年(1862)占领杭州后,任浙江布政使。《左宗棠致芗泉札》,前札开首便称“尊下初入杭城,诸务草创,弟以一手司理百端……”,当是指芗泉率军援浙,占领杭州之际。时左宗棠当任浙江巡抚并升闽浙总督。该函首要是传达战况,指挥追击分头搬运的太平军,形式十分紧迫,故此札还注明“辰刻”。然后札则无,且字体亦比前札规矩些,反映出前札写得比较匆促,后札比较冷静。
李元度努力臣手札
李元度,字次青、笏庭。道光间就读于岳麓书院,与曾国藩同窗。官至贵州布政使,作品甚富,其间以《国朝先正事略》尤为巨作,还主纂同治《平江县志》。
《李元度努力臣札》中首要谈到详查《褒忠录》所需查人员之事,反映出李元度这位文人身世的武将对文献的注重。《褒忠录》乃清朝廷为表扬忠臣而编纂的名录。
冯煦手札
冯煦,善诗词骈文,世尤重其词名。著有《蒿庵类稿》、《蒿庵漫笔》,又辑有《宋六十家词选》等。工书法,取法钟繇、虞世南及孙过庭,不管草书仍是楷书,皆醇朴 淳厚,神采焕然。
冯煦写给“筱川”的这通信札为其代表性书体,以孙过庭草书为根底,参以章草笔意及钟繇楷法,虽字字独立,实笔断意连,结字平中寓奇,用笔以拙驭巧,规矩疏朗有致,写来不激不厉,神闲气定,一派高古气候。在清末民初的书坛上冯煦虽不以书专名,却取境高远,超轶群伦,实为可贵。
张季鸾手札
张季鸾,原名炽章,以字行。笔名季鸾、一苇、少白、榆生。清末留学日本,出书《夏声》杂志。辛亥革命后在京兴办《民立报》,在沪开办《民信日报》,先下一任京沪《中华新报》总编辑。一九二六年与吴鼎昌等在天津接办《大公报》,任总编辑。一九三六年掌管上海《大公报》。
张季鸾的行书颇似晚年梁鼎芬的笔致,率意减弱,有宋人信札遗风。明显这跟他与梁及温肃等往来有关。从其用笺看,张季鸾也能作隶,遭到清人伊秉绶等的影响,这也阐明延至民国,碑派书风已在书坛得到广泛的传达。
骆秉章致辛翁手札
骆秉章,原名俊,以字行,号儒斋。道光进士,善书法,亦在清代名书家之列。
辛翁即辛阶劳崇光,曾任两广总督及云贵总督。骆氏信中提及“欣颂川中军务去秋略有条理”正值骆新任四川总督整理军务之时。还提及与李、蓝所领川滇农人军作战状况,并称“蓝逆已诛”。所称“石逆”当指石达开。又“官军追及即遁,未审何时始能下场”,流露出对追讨石达开部无法的忧虑,此当是骆为何要写此信给任云贵总督的辛阶的原因。此札共六页,洋洋数千言,所写内容不只触及军务、政务,乃至还触及经济、宗教等。
胡林翼致辛阶手札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授编修。胡林翼文武双全,为官清凉,能诗文,善书法。
辛阶比胡林翼长十岁,且其时职务又高,故胡林翼写信时称“辛阶老前辈大人尊下”。信中所谈首要是军事。胡写此信时已“历权三郡”,当是他历任安顺、镇远知府后又调任黎平知府之时,因信中有“七月至黎平至今已满两月”语。信中还谈及他为抵挡农人起义办团练保甲及其打压黎平苗民起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