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是吞噬生命的“埋伏者”
“绒毛管状腺瘤(低等级),蒂部阴性。”
看到这个病理陈述的时分,赵洪礼院长和我都笑了。
“太好了,这样咱们便是把它根除了,幸而这名患者及时做了肠镜查看,假如晚个一年半载,不知道会开展到哪一步!”赵院长慨叹的说。
“是的,其时我还忧虑是不是现已恶变了呢!”
我和赵院长说着话,而思绪又回到了几天前。
那是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我对他形象特别深。
他由于常常腹泻,每天三、四次,有时还伴便血,体魄很消瘦。
他的爱人忧虑他胃肠道有病变,就带他来咱们医院做胃肠镜查看,可是他自己对胃肠镜查看很冲突。
“做什么胃肠镜,我能吃能喝的。”
现已躺在查看床上了,他还在气的发牢骚。
“你老伴是关怀你,假如查看没什么样的问题,家人就定心啦!”
赵院长笑着对他说。
“有什么不定心的,我必定没缺点,死老婆子,缺点便是多,瞎花钱,还让我活受罪。”
他嘴里嘟嘟囔囔的。
聚精会神的赵洪礼院长
全部准备就绪后,赵院长开端了肠镜查看,刚刚进镜7cm,一个庞然大物就出现在面前。
肠镜下看到一个2.0cm×1.5cm巨细的亚蒂息肉样增生物,外表像菜花相同不规则,部分充血、溃烂。
赵院长控制着内镜重复调查,“是不是直肠恶性肿瘤?”我有些忧虑地问。
“应该是个绒毛管状腺瘤,低等级的可能性大,但不能彻底扫除部分现已有改变,详细情况应该切除后送病理确认。”赵院长解说说。
通过与患者家族解说交流后,赵院长决议内镜下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术。
“这么大的息肉,一般其蒂部都有一条较粗的滋补血管,为避免术中出血,首要应该用止血夹或许尼龙绳从蒂部夹闭,然后切除的时分规模应稍大一些,以避免遗失病变。”
赵院长一边操作一边对我讲解。
很顺畅,不一会的功夫这个庞然大物就被处理掉了。
由于准备充分,办法妥当,整一个完好的进程几乎没有出血。
“必定要重视病理成果,由于这个息肉太大了,正常的情况下直径超越2cm的,一半以上会发作癌变,还有在病理申请单上必定要着重留意息肉蒂部,假如蒂部没有病变,咱们便是给患者根除了。”赵院长特意吩咐我。
现在患者病理成果和赵院长最初的判别高度一致,并且蒂部没有病变。
我真的替患者快乐。
由于其家人的关怀和执着,加上赵院长的高明技能和认真负责的情绪,让这个“埋伏者”无处遁形。
肠道息肉就像一个“埋伏者”,镇定而嗜血,静静地埋伏在咱们的肠道内,默不作声,悄悄地积储着力气,三年、五年、十年,待到时机成熟,就会显露獠牙,吞噬咱们鲜活的生命。
想要揪出这些“埋伏者”,咱们要有健康查体的认识,定时进行内镜查看,把病变消除于萌发状况,不给其长时刻埋伏的时机,为肠治(子)久安供给有力保证!现在这名患者现已恢复出院了,对咱们要求的定时复查,他很痛快地就容许啦。
腺瘤性肠息肉简略发作癌变
咱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作癌变,最重要的包含:
年少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作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巨细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进程中纤维安排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外表逐步拱起而构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间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必定的癌变时机,是癌前病变,应活跃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刻为5~15年。并非一切腺瘤都会发作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要素包含:
腺瘤巨细、数目、安排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纪等要素。
肠息肉恶变时刻是多久?
从发病年纪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宣布的腺瘤到癌开展理论以为,这个时刻约为10年。
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导,从腺瘤性息肉开展到癌至少需求5年,平均在5~15年。
这样的一个进程大约需求5-15年时刻
大肠癌是为数不多最简略防备和治好的癌症
条件便是要及时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
由于它成长极端缓慢,咱们只要在它癌变前找到并切除它,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筛查也分外的简略,在45岁前做一次肠镜查看,高危人群能够提早5年,乃至10年;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并遵医嘱定时复查。
医治也很简略,乃至不需求住院;往往在镜下就能医治;数目多、直径大的,或许病理证明现已是高等级上皮内瘤变的,要手术医治。
还有一点很重要:便是复查!
首要,由于许多要素,一次肠镜没发现息肉,并不表明没有;所以最好两次肠镜确认。
第二,由于息肉,尤其是腺瘤,复发的几率很大,达30%-60%。并且,术后第一年复发的危险性要比同龄正常人高16倍。所以,切除后还要定时复查:
关于低中危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刻,主张在1~3年内;
高危险主张3-6月复查一次肠镜。
本文首发:胃肠病
本文作者:刘立祥 主治医师 山东省金乡县中医院脾胃科
本文辅导:赵洪礼 博士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医院
责任编辑:田栋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