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条亮五事诸葛亮闻名脑残粉的话有几分可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20 02:54:41  阅读:3367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耀眼的人物,不说是全人也差不了太多。“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诸葛亮也收获了很多粉丝,甚至包括他的对手的后代司马昭、司马炎等人。在历史上有一个知名的诸葛亮“脑残粉”,叫做郭冲。他提出了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五件事,被称为“条亮五事”,这些事情的影响力很大,其中就包括后面脍炙人口的“空城计”。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就引用了“条亮五事”。不过裴松之对这些内容是持有否定的看法,逐条批驳。那么“条亮五事”是否真的如裴松之所说那样一无是处呢?

“条亮五事”的产生背景

“条亮五事”的产生背景,其实是一次闲聊当中。司马骏(司马懿之子)和自己的司马刘宝、长史桓隰还有一堆僚属一起聊天,就聊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虽然个人魅力很高,但是人都有两面性,现在关于诸葛亮的争议也非常多。当时就有人说,诸葛亮托身非所。他想光复汉室,但是能力不足,反而拖累了蜀中人民。

这样一个时间段郭冲就跳了出来,称诸葛亮的不世出的天才。他说诸葛亮有五件事已经被埋没,不被世人所知。于是郭冲陆续把这些事情说出来,大多数都是夸耀诸葛亮的故事。有这些故事在,指责诸葛亮的人也没话了,郭冲的话也得到了司马骏的支持。怕不是司马一家子都是诸葛亮粉丝。

“条亮五事”的内容

其一:诸葛亮制法

“条亮五事”第一件事,是诸葛亮以严苛的法律治理蜀中。法正以汉高祖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缓解严刑峻法的故事来劝诫诸葛亮,担心严酷的法律会导致刘备在益州立足不稳。诸葛亮却认为,之前刘璋治理蜀中太过于宽仁,导致风气不肃。所以现在一定要用严苛的法律来对他们进行约束。

裴松之难曰:法正去世于刘备在世的时候,也就是说二人这番对话是刘备时期。而刘备时期的诸葛亮的权柄还没有后主时期那么大。裴松之认为这些政令不该由诸葛亮下达。所以这件事不可信。

小编曰: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确实没有太大的权柄,诸葛亮的一些话刘备也并不听从。不过这件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刘备占据益州之后,曾令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五个人一起制定《蜀科》。诸葛亮和法正在法律宽严的问题上产生的争议,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制定《蜀科》的时候发生的。法正是“东州士”,相对于诸葛亮来说也算是益州的老住户。诸葛亮严明法律,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法正的利益。

《三国志·蜀书·伊籍传》:“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其二:曹操刺杀刘备

第二件事是曹操派刺客刺杀刘备。刺客以谋士的身份接近刘备,向刘备建议北伐之策,得到刘备的赞赏,让刘备放松警惕。刺客眼看时机成熟,诸葛亮及时赶到。刺客不敢再下手,借口上厕所跑掉了。刘备和诸葛亮说,这个人物很有才能,可当作你的副手。诸葛亮却说,刚刚他神色不安,不敢直视他人,一定是曹操的刺客。刘备派人追捕刺客,果然已经翻墙逃走了。

裴松之难曰:裴松之认为,但凡刺客,一定是鲁莽无谋的人。刘备有识人之明,但是还是被刺客所折服,甚至给诸葛亮做副手,可见这个刺客确实是一个有见识的人。然而这个人物却被曹操拿来当刺客用,而且他成功脱身,以他的学识,应该在曹魏具有一席之地。结果却是藉藉无名。所以裴松之认为这件事不可能。

小编曰:小编认为裴松之否定这件事的观点太过主观。首先刺客并非都是有勇无谋之辈。比如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的郭循,是具有学业和德行的西方上士;再比如刺杀董卓的伍孚,也是文官出身,和暴虎冯河的勇士有很大的差别,刺客有学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魏氏春秋》:“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

谢承《后汉书》:“伍孚字德瑜,少有大节,为郡门下书佐……孚著小铠,於朝服里挟佩刀见卓,欲伺便刺杀之。”

另外刺客在曹操阵营中藉藉无名的事情也能够理解。曹操集团号为多士,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和石韬投靠曹操,却不受重用,诸葛亮惊讶地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而且通常有识之士也有被埋没的可能。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建议,庞统、蒋琬在刘备手下只是一个县令罢了;没有蜀汉的环境,姜维也只是曹魏边境的郡吏。何况刺客刺杀刘备不成,未必返回曹操阵营;即便返回,也有一定的可能死于其他的战乱中。不能以刺客无名就武断地否定这件事的可能性。

其三:诸葛亮摆“空城计”

这件事应该是“条亮五事”中影响力最大的了。诸葛亮驻守阳平,令魏延带兵回撤,自己留一万人断后。这样一个时间段司马懿率领二十万人进攻诸葛亮。此时诸葛亮缺兵少将,魏延也已经走远。于是诸葛亮偃旗息鼓,装出请君入瓮的样子,利用“空城计”逼退司马懿。

裴松之难曰:裴松之认为“空城计”太过于匪夷所思。如果怀疑诸葛亮有伏兵,可完全小心试探,而不必张皇撤退;而且诸葛亮平时一万人也不舍得给魏延,这次却令魏延领一支大军独自行动,不符合诸葛亮的用兵习惯;而且这里面有一个硬伤,诸葛亮刚刚在汉中的时候,司马懿还屯兵于荆州的宛城,不应该与诸葛亮发生冲突。

小编曰:“空城计”其实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已经使用过了,其他朝代的不说,只说说三国时期的。孙坚、曹操、赵云、文聘等人都使用过,本不该见疑;诸葛亮确实否定魏延独领一万人作为奇兵的建议,但这并非是怀疑魏延,而是认为魏延的计划太过冒险,舍不得用一万人加魏延做一场豪赌,这样一个时间段蜀汉正在撤退,诸葛亮安排魏延带队,自己断后,也是可能的事情;至于司马懿在宛城这一点确实比较有说服力,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在诸葛亮一伐的时候,同在荆州的张郃也被调集到关陇,司马懿也可能被暂时调动,但因为在追击诸葛亮的时候吃瘪,所以在《三国志》、《晋书》中都为其隐讳。不过这也是一种比较主观的看法,缺乏依据,只能所以一种清奇的思路。

其四:诸葛亮一伐失败

第四件事是这样的。诸葛亮一伐失败,但是好歹迁徙了几千的曹魏百姓,而且还掳掠了姜维。蜀汉人向诸葛亮贺喜,诸葛亮却认为普天之下莫非汉土,莫非汉民。自己没有能力光复汉室,何喜之有?蜀汉人这才知道诸葛亮有吞并曹魏的远志。

裴松之难曰:裴松之认为,诸葛亮一伐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三郡得而复失,迁徙几千曹魏百姓也抵不过在街亭丧失的蜀汉军队,姜维只是天水郡的一介匹夫,还没有显露头角。蜀汉人不会因为这些事向诸葛亮贺喜。

小编曰:诸葛亮一伐确实是失败的,但损失未必有多大。首先在街亭的马谡部的数量并不明确,况且马谡部虽然被击溃,但是又有王平等人收拢残部。诸葛亮用几千曹魏百姓来弥补街亭的损失,还是值得庆幸的。而且姜维虽然尚未官居要津,但也是“凉州上士”,才能得到蜀汉人的认可。跟随姜维一起投靠蜀汉的还有梁绪、尹赏、梁虔等人,敌国的人才投靠本国,也有政治上的号召的作用,为何不能贺喜呢?

其五:诸葛亮坚持士兵轮休

这件事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诸葛亮四伐的时候,曹叡也打算对蜀汉进攻。曹叡令司马懿、张郃等人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剑阁。当时诸葛亮正在围攻祁山,提前扼守要道。蜀汉军队有轮休制,每次有十分之二的士兵可以休息,再调兵补充。这样一个时间段军中的参谋建议诸葛亮稍微停一下轮休制,应对司马懿的大军。诸葛亮却不同意,不愿意违背自己定下的制度,坚持让士兵轮休。蜀汉士兵深受感动,都愿意留下来,并且士气高涨,在作战中以一当十,杀死张郃,击败司马懿。

裴松之难曰:裴松之认为,在诸葛亮一伐的时候,曹叡已经坐镇长安,这样一个时间段不必再过来;诸葛亮在祁山,曹魏大军不能越过诸葛亮进攻益州腹地剑阁;蜀汉军队身在战场,不应该持久驻军,所以轮休制的实行也是不合理的。

小编曰:诸葛亮一伐、四伐、五伐都是规模比较大的战役。在一伐中,曹叡亲自到长安压阵;在五伐里,曹叡虽然没去长安,不过他身边的大臣也劝说他到长安压阵;在四伐中曹叡为什么不会到长安呢(虽然《明帝纪》确实没有他到长安的记载);曹魏大军如果从陇右进攻剑阁,自然不能越过诸葛亮。但办到和目标是两码事。剑阁处于成都平原以北,打通剑阁以后,地势已经没那么险峻。曹魏大军的本意可能就是直接攻破成都平原,以剑阁为标志地点;至于诸葛亮出兵在外,不可能做长久计的观点也是有问题的。在诸葛亮五伐的时候,蜀汉军队就和曹魏军队呈相持的状态。诸葛亮已经在渭水附近屯田,打算和司马懿耗到底。而且三国时期也不乏以年为时间计量单位的长期的战役。诸葛亮四伐如果不是后方的粮道出了问题,谁又能保证诸葛亮不会长期围困祁山呢?

小结

总而言之,“条亮五事”不记录于正史,来源存疑;其内容又带有一些小说色彩,而且也存在一些和正史相悖的地方。裴松之虽然引注了“条亮五事”的内容,但是也绝大多数都是用批判的态度。其中有一些批判的地方确实很有道理。不过有些地方的批评就有一些主观了,“条亮五事”中的事情虽然真实性很有问题,但也不是绝对没可能。就要看读者自行辨别取舍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中国历史地图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