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祖庭云台禅寺全景
想要抵达河南桐柏山太白顶上的云台禅寺,得驱车几十分钟,自太白顶山脚下顺着弯曲峻峭的山路回旋扭转而上,待至半山腰的落客渠道,下车步行爬几段弯曲的山路。比及俯视山色,远望山下房子好像粟米散落大地时,云台禅寺的楼阁屋檐便豁然出现在眼前了。
远眺云台禅寺
住持清远法师一早传闻咱们来访,缜密详尽地为咱们规划好了上山的道路,他组织仆人将咱们带领上山,一路上,雾气升腾、山风清凉,初秋的林野已然有片片黄叶悄然挂在树梢,夹在绿叶中犹如丰满的金色果实。“再过段时刻来,层林尽染,山里的色彩就更好看了。”仆人一边前行一边介绍道。
国旗教旗飘扬在祖庭
由于处于极顶,气象万千变幻,刚踏进云台禅寺,便落起了雨。清远法师在茶馆静候咱们的到来,甜美的山泉水冲泡出香气迷人的清茶,在茶香袅袅中,他将云台禅寺的故事娓娓道来。
晨曦中的云台禅寺
拜师落发,居山清修
云台禅寺坐落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太白顶又叫凌云峰、白云山,主峰“一峰跨两省”,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各占一半。
云台禅寺俯瞰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川宁远府德昌县宗林寺开山和尚端德来桐柏山弘法,开山收徒,且吩咐弟子圆明在太白顶建云台禅寺、弟子圆真在桃花洞建普化禅寺。自此,端德派系在桐柏山逐渐开展,并渐传神州各地,构成以清朝乾隆太白顶为主体的白云禅系。
1985年,清远法师与师父印恭禅师、师兄妙侠法师在灵台兰若
云台禅寺住持清远法师是白云禅系第十三代传人,他少年时期与释教结缘,后披剃落发。据清远法师回想,桐柏山一直以来就有许多住茅棚的修行人,其间便有清远法师的师父印恭禅师。1957年,印恭禅师在云居山虚云老和尚那里受了戒,随后去广东南华寺住了一段时刻,缘由所至,后回到桐柏山结茅修行。“桐柏山自古有住茅棚的传统,即就是在今日,也仍有在茅棚中苦修的和尚。”清远法师介绍说。印恭法师回到桐柏山修行,阅历了不少的苦难,前后寓居过的茅棚总共有二十多个。可是,也正是因印恭法师等一众修行人的据守,桐柏山释教传承得以完好存留。
1985年,清远法师与师父印恭禅师等在桐柏山居山修行的茅棚灵台兰若
“母亲的师父是一位老比丘尼,在当地有一处小庵堂,有几间屋子,供了几尊佛像,是一个潜修的当地。”母亲触摸释教时刻较早,在清远法师的回想中,他年少时常常见到母亲拜佛的身影,听到母亲念佛的声响,对此形象较为深入。清远法师出生于桐柏山南麓的湖北随县,因母亲信佛而自幼遭到释教文明熏陶。。他说,由于母亲的影响,自己对释教崇奉及佛法理念产生了模糊了解,尤其是诚笃守信、宽厚仁慈、知足感恩等释教价值观。
1986年,清远法师与师父印恭禅师、师兄妙侠法师在桐柏山水帘寺
清远法师回想说,最开端他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崇奉。1985年,母亲在桐柏山水帘寺邻近的三尼庵跟从师父修行,那年夏天他来看望母亲,一路从湖北沿着山路走过来,途经了几座茅棚,路过水帘寺,终究抵达三尼庵。“水帘寺环境特别清幽,我心里边很欢欣,在寺里又触摸到几本释教书本,有《觉海慈航》、《释教科学观》、《学佛是怎样一回事》等,这些书很简单,可是可以让人很直接地了解释教,特别是看到迟早功课本里的《阿弥陀经》,对阿弥陀佛的悲愿和经中描绘的西方极乐净土都十分神往。”随后,三尼庵的妙贵法师向他介绍了山上住茅棚的印恭禅师,1985年古历的八月初三,他正式在印恭禅师座下披剃落发,法名清远,字号妙梵。“最开端我师父是不准备再收学徒的,觉得收学徒会影响山中的清修。”提及拜师落发,清远法师说起了一段小插曲,“我觉得与师父有特别的缘份,一见面就感到有一种亲和力,似乎宿世就有的缘由。所以潸然泪下、长跪合掌,感动了师父”。
1986年,清远法师在落发寺院桐柏山水帘寺
住山修行时期,清远法师跟从师父一起修行,每天清晨三四点钟,印恭禅师唤醒他起床打坐;后来,他开端独立做功课,从不间断。“每天早上师父在禅床上念七遍《楞严咒》,这是他专门的功课,我就在周围的茅屋里做早课备早饭。”清远法师回想道。彼时清远法师与印恭禅师修行的茅棚极端粗陋,屋内仅有一张供台,一处灶台,两张单床。茅棚顶上以草掩盖,墙面是用木板夹着土制作的,假如每年不换新草,墙面会很快受损坍毁。前两年,清远法师曾故地重访,寻觅和师父一起修行过的茅棚新居,但世事无常,旧址已无多少痕迹。
1989年,清远法师在佛学院假日,回到桐柏山南侧湖北随县放马场茅棚灵台兰若,看望师父印恭禅师
重修祖庭,续佛慧命
桐柏山太白顶因常常云雾旋绕,故得名“白云山”。释教中白云代表着自在、变幻,也是无常的表现,从无常中见到真常,是佛法修行的中心。
清远法师在桐柏山最高峰太白极顶
1986年,印恭禅师编撰《白云山志》,清远法师跟从他从一路造访桐柏山各个寺庙,其间就包含云台禅寺。那是清远法师第一次来到云台禅寺,彼时的寺院历经沧桑,几经损毁、荒芜抛弃,除古旧的“无梁殿”外,仅剩几节断垣残壁。面临旷费的祖庭,清远法师殊觉怅惘,没想到这是甚深缘由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的云台禅寺
1989年,海长法师率僧众居士四方募化,集沙成塔,逐渐康复了寺院的建筑和功用。2006年2月,桐柏县释教协会会长妙侠法师及云台禅寺两序群众礼请,经当地政府同意,清远法师开端掌管云台禅寺的修正作业。其时的云台禅寺,建筑不太标准,“房子有五六排,高的高、低的低,很不规整,围墙跟长城垛子似的”,所以从头作了规划,保存山门、天王殿和无梁殿等。从头建筑了大雄宝殿、祖堂、藏经楼、念佛堂、禅堂、云堂、云居和僧寮;对其他建筑进行了全面补葺;重塑了各殿堂佛菩萨及祖师圣像。其时,建筑寺庙财政十分严重,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撑,也得到了白云禅系法脉传人、湖北黄梅妙乐寺妙乐法师的大力支撑。
晴空下的云台禅寺
2016年,在历经将近十年的建造后,云台禅寺的重修工程根本竣工并于当年10月举行了完工开光庆典。尔后三年,在清远法师的带领下,云台禅寺持续做了许多部分调整、防水装饰等工程。建寺艰苦,因冬季太冷需求封山,寺庙只能在春夏秋三个时节进行施工;建寺所需的砂石和资料有些是用人力,有些是用骡子从半山腰的渠道运到山顶,有些是用绳子或铁索运到山顶,困难十分;此外,山上条件艰苦,初期常住人员并不安稳,“在这儿修行,假如没有坚决佛法崇奉、没有对对祖庭殷切的爱情,很难坚持下来。”
蓝天白云衬托下的祖庭
前些年,云台禅寺物资较为缺少,跟着寺院建造完善,山下善信发心支撑增多,现现在寺院的道粮供养根本足够,和尚们也在山顶上开垦了几块菜地,达到了蔬菜供给的一些自足。“山顶风大,西红柿、黄瓜这些蔬菜纷歧定能成活,所以菜地里的菜都根系兴旺、抗风能力强。”清远法师介绍说。
清远法师在桐柏山太白顶晏坐
现在,云台禅寺办理标准有序,水电及物资供给得到了根本保证。桐柏山水源足够,寺旁就是淮河的源头“大淮井”,使用抽水泵可将水直通寺院房间内,十分便利。除天然水源外,清远法师还在寺院里设置了一个露天水窖,用以搜集雨水、灌溉山上栽培的菜园。在多方尽力下,近两年寺院用电得到了保证,乃至还接通了网络,便利和尚们了解新时代的时势及和信众的联络。
绿满太白顶
道心巩固,默照清修
桐柏山是大别山的余脉,太白顶是淮河的发源地、南北气候分界线的源头、方圆数百里的最高峰,这儿是看日出、赏晚霞、观云海的名胜,这儿地理环境杂乱多样,时节清楚。云台禅寺坐落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太白顶上,在此处寓居、修行感触较为美妙,用清远法师的话来说是“河南吃饭,湖北上殿”。
桐柏山太白顶日出
气候环境的杂乱多样也为修行带来了多重检测,云台禅寺坐落海拔1140米的高山上,山顶修行艰苦,常有七八级劲风,人在外面无法站稳。每到隆冬夜里,太白顶最低气温常达零下二十多度左右,和尚们为了取暖要盖好几床的棉被,即使这样,也仍旧抵挡不住寒气侵入,入眠都需求有坚决的意志。
桐柏山太白顶云海
酷寒之下,寺院的木匾、茶台多被冻坏,祖堂的柱子原本直径只要一尺,一到冬季便被厚厚的冰凌包裹住,整个大殿像一座冰雕图。冬季山上冰冷,大雪深深,冰冻三尺,雪下得大时,和尚们还需早上扫雪,不然便无法出门。
祖庭晨晖
“冬季大雪封山,假如想下山,根本是滑下去,路况欠好的话就是连滚带爬。”清远法师描述道。每年十一月份,监院净茗法师便带领咱们提早备足过冬用的物资,萝卜、马铃薯、白菜都是必不可缺的过冬食物。
晚霞映祖庭
除了采买不方便,每年冬季,云台禅寺的修行人面临的最大检测就是刺骨的酷寒。太白顶电力供给只能保证根本照明用电,因而云台禅寺并没有取暖设备,山顶也无法承当其用电耗费。
冬日的云台禅寺
“山上下一场大雪,整个冬季都化不掉。冬季能在山上待下来,需求十分大的道心和意志。”一起前来的居士解说道,有年冬季,他曾因拍照雪景而在山上住过一晚,实在切身地领会到了云台禅寺的和尚据守之不易。
冰封雪冻的云台禅寺
清远法师说,回忆过往,他感到最高兴的事就是据守了下来,十三年来寺院一步一步从其时残损破落的境况建造成现在的庄重道场,寺内的和尚们可以安心办道;周边的居士们能来此礼佛,感触佛法慈善、种下善根善念;寺院的存在为周边文明旅行开展、人文面貌贡献了一份力气,这就是他感到欣喜之处。
天王殿前冰雪初融后的风光
云台禅寺坐落淮河源风景区,不收门票,每年都有不少香客和游客慕名而来,在寺院里参拜旅游,往来者川流不息。当被问及这样是否会影响清修,清远法师微笑着说:“寺院不是咱们一个人或许几个人的,本着服务群众,贡献社会的理念,对群众心灵进行耳濡目染的好心引导,因而咱们不会觉得困扰,十分欢迎咱们来这儿礼佛参观。云台禅寺的僧众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承继和发扬好华光端德开山祖师及历代祖师的实修家风,把祖庭建造好、维护好、办理好是应尽的责任,宏扬祖庭文明,期望桐柏山成为太白顶白云禅系佛子礼祖归心之地,成为各地释教徒神往的清净道场。”
夜空下的祖庭
文字 /《释教文明》杂志社 成雨桐
图片 / 清远 孙立 净法 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