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
行书是楷书的活动写法,与楷书比较,行书从造型到用笔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征,首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1 添加钩挑与牵丝
楷书书写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行书则不然,是将点画连起来书写,即所谓“相间盛行”,所以行书书写时在点心之间天然地呈现或添加了由于用笔带出来的钩挑和牵丝。所谓钩挑是在本来没有钩挑的点画上,行笔时顺势写出来短钩,如“茂”等字。所谓牵丝则是在前后或上着笔本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笔势带出来细细的牵丝,如“发”“想”等字。内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钩挑与牵丝,则显得笔势活动晓畅调和,意态天然,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留意:钩挑与牵丝不能运用太多太弱,用多了,处处都是钩挑与细牵丝,显得用笔不干净利索,造型不美观;太弱了,钩脚如肉瘤,细丝如棉线,显得脆弱无力,缺少铁画银钩之健美。
苏轼行书《归去来兮辞》
2 以圆转代方折
楷书转机处多为方折,而行书转机处多选用草书圆转的写法,所以行书才显得笔势流通。但需留意,行书的圆转中隐含着折意,写时仍需求驻笔、提按,不然圆润而无力,缺少方圆兼备,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之妙趣,如“后”、“落”、“生”等字。
3 改动书写笔顺
小学老师着重写字留意笔顺,这确实是很重要,特别是楷书。然面内行书中,有时有意识地改动楷书的书写笔顺,而选用草书的笔顺,其意图是便于书写,一起也是为了造型的改动多姿,如“感”字。
留意:一般地说行书写法也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但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倒也别有风趣,如“风”“国”字等,但也有必要留意,改动书写笔顺一定要顺水推舟,要符合草书的标准。且不宜多,偶见则收,方能成趣,假如乱用成灾,使人庸俗,就失利了。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
4 用笔灵敏
行书比楷书用笔灵敏多变,相同的点画能够这样写,能够那样写,不受束缚。如“也”字的浮鹅钩,一般是回锋收笔而出。但假如勾端由上翻笔而下也能够。又如木字旁,一般是写好横画和竖画后、笔势总是从左面带出撇挑,但从右边挑笔而上,然后顺笔就势写出撇挑,也有道理。如“杨”字。
5 起笔露锋入纸
楷书无论是点、横,仍是撇、捺,都着重调减锋为主。而内行书中起笔处以露锋人纸为多,由于露锋人纸,书写起来比较简捷便利,天然流通,例如“生”字的左竖,“红”字的撇画及“工”字横画的起笔,“河”字三点水的侧点等,都是露锋人纸。但是有必要阐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字尽管都是露锋人纸,但不是随意的顺锋搭下一写,而是仍要“逆锋”,仅仅这个“逆锋”是要求腾空取势,即抢锋。不理解这一点,就会犯落笔尖细脆弱的缺点。
留意:露锋人纸,取势要求要快,写出字来,笔意就生动活泼.而藏锋取势较慢,笔意宛转凝重。这两种写法各有所长,咱们书写时彼此结合掺用,这样做才能够各得其所,相辅相成。一般说,行书最初的起笔往往是露锋人纸,而以下的承笔处则多数是藏锋用笔。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
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
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 以点替代其他笔画
为书写简洁灵敏,行书常常以“点”来替代其他笔画,以矮小的“点”替代其他较长大的笔画,能够使字的结构形状发作显着的改动,造型更为特别。如将“京”,“影”字中的“小一字改写为三点则更灵敏,字型发作了改动,显得饶有兴趣。又如“大”字,将捺笔写成侧点来表明,这样书写起来简捷流通,造型也显得精悍朴素,别具风味。
7 身形多变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兼工带写的字体,它的运用范围很广,表现力丰厚,常常一个字有几种写法,身形多变,姿势各异,如“是”字有四种写法,四个姿势,结束收笔各有不同,有收有放,亦工亦草,情味盎然。再如“英、落、草、奠、花”同是草字头,但写法各不相同,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假如相同的字或是字头字尾相同的字,写得千人一面,没有改动,使人看了庸俗,那就不成其为书法了。
赵孟頫《闲居赋》
身形多变是行书一个利益,这是楷书和草书难以比较的。身形多变的模范要算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之”字有20个之多,但写得各具形状,无一相同,极尽改动之能事。宋代闻名书法家米芾(米南官)对此曾叹为“之字最多无一似”。可见行书改动之妙趣了。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