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与静,是太极拳的两大特征,亦是两大心法方法。两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太极拳以松柔为本,故被称为柔性拳术。张三丰、王宗岳的拳经中,处处闪烁着松柔之理。要松到什么程度呢?即要到达“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豪所向披靡”的深邃境地。松柔原本是先天的赋性,初生婴儿的浑身柔美便是一个有力的明证。但是,因为后天环境的种种影响,后来产生了严重,不光肢体严重,并且心思也简单严重,忧虑烦恼也是严重的一种反映。因而消除严重,康复松柔,不光是练好太极拳的要害,也是还我先天固有、保证身心整体健康的有必要。
太极拳又是以静为体,以动为用,又被称做主静拳术,它与松柔合起来,则并称主静的柔性拳术。静到何种程度?要到达“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境地,这是从动与静的联系上说的。动是从“静中”触发出来的,但动的时分仍然犹如静,表明晰静是主体。
若是从静的本身要求来讲,便是“心贵静”。此“心”,非心脏之心,而是指脑、认识、思维等名词,因而心静,即脑静、意静、神静、练拳时要求大脑入静,思维会集,精力专注,心无尘念,直至虚静无为的神明的境地。
至于心中一静、心神一静等,则是练习一招一式时的具体要求,如太极起势便是从虚静中开端的,并且一切招式动作、方法、心法都要在“静"态中完结。
松与静相得益彰,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相融成体。从松来说,大脑的入静又能推动周身的进一步放松,尤其是留神无尘念之时,便是周身放松之际,此即所谓“心静体松”也。不难想象,当妄念丛生、心境严重时,形体能放松吗!
咱们若要消除后天的严重,康复先天的松柔,首先要消除大脑的严重,驱除心中的妄念,康复心脑的安静。
从这一视点讲,好像静在先,应是先静后松;但从大脑放松能促进大脑入静来讲,则好像松在先,应是先松后静。
若要文字表述,则可讲松静,亦可讲静松,不过约定成俗,“松静”的表述习惯了,仍是称做“松静”吧。其实不用分谁先谁后,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心静则体松,体松即心静,到了虚静无为的主深阶段,已分不清谁是松谁是静了,两者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