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不克坚城却不挑选绕过去是古人一根筋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4 05:15:22  阅读:4953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三国演义》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如果一个入侵者带领的军队不能迅速攻占对手前沿城池的话,他们就会选择将这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一直到其中一方的失败为止。譬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后吐血而死。那么,既然暂时无法攻占不了这座城池,为啥不选择绕过去呢

古代攻城场景

一、古代国家政府有个特征,皇权不下乡。所以统治的主导中间力量就在城池里。表面看一个城池不过弹丸之地,其实就是控制着周边广大区域的关键。城市里不但可以屯驻大量军队,而且还是商人、财富、情报和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如果统治者想要什么,大多数都能够最终靠城市的各种渠道获得。因此,作为进攻的入侵者,一旦攻克了城池,不但可以消灭对手的主要有生力量,而且可通过城市提供自己一些情报、粮食及人员的征集和补给。

古城池结构平面图

二、古代的城池选址比较独特,大多选在咽喉要道上。古人这样做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节省军力,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控制周围区域。对于进攻方,要么没有别的路可走,要么花费大力气绕路。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步兵是主要的兵种。它的致命弱点就是行动缓慢,补给困难。如果选择了绕行的话,意味着补给线拉长。一旦拉长补给线,自己已经背上沉重的负担。此处还没有考虑到对手从城池中出来骚扰、切断补给线。假如没有了补给线,几万大军随时都会因吃不饱肚子而瓦解,还谈什么攻城掠地。

古代军队行军图

有人会说,为啥不选择沿途劫掠?此方法对小规模军队还是有效,但对大规模军队就不可行了。古代发兵不是一下子将几万人马发来出去,而是一边征集,一边将征集到的人马陆续一波波的发出。如果选择沿途劫掠的话,前锋军队将前面的抢掠过光了,后面的军队看到的永远是一片焦土。更何况,老百姓一听到这样的军队来。他们将粮食藏起来是小,但他们组织了乡勇抵抗的话,那么原本人困马乏的军队就会陷入人民的战争,更是寸步难行。

骑兵作战

当然,战争也没有绝对的真理。也不是攻不下坚城,我就选择不走了,非得攻下这座城池再前进。在古代中,大规模运用的骑兵就不受补给线严重的干扰。灵活机动的骑兵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快速奔袭,快出快攻,绕道而行的方法。譬如说,明朝的朱棣长期在北方防御蒙古,自己的军队的数量和质量上是具有绝对的优势。特别是获得宁王手下那支强悍的蒙古骑兵后,他更加不可一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长攻济南不下。他就利用自己军队灵活的特点,抓住南京守备空虚的空子,直接绕过济南,快速行军直取南京,才取得胜利。还有历朝历代的周边的少数民族利用骑兵的特点,快速绕过城池,进攻京城。顺便说一下,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深入大漠打击匈奴,也是如此。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欢哪种冷兵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