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怎么走出非洲让全世界为之骑虎难下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5 19:30:19  阅读:9416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如果从饮用量的角度来看的话,全世界每天要喝掉23亿杯的咖啡,如果按照星巴克小杯来换算,约有0.5亿升的咖啡,差不多是杭州半个西湖的量。全世界消费咖啡豆最多是北欧地区,比如挪威、荷兰等,人均消费10公斤咖啡豆,美国人均在3公斤,而中国人均所喝咖啡只有2毫克,不及芬兰的千分之五,下到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不喝咖啡的。在我们的世界之外,咖啡和茶叶一样,是世界最流行饮品之一。

全世界有这么多人喝咖啡,人们通过咖啡达到不同的欲望,比如满足性幻想、求知欲,以及虚幻的成就感等,它满足了人类在精神和社会学上的上瘾。在人体分泌多巴胺的时候,会得到难以名状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难种的咖啡树

咖啡是用咖啡豆煮出来的,咖啡豆其实是咖啡树果实中的果仁,这些果实和樱桃很像,不同的是它没有樱桃甜,而且咖啡树生长周期长,3年才能结果。咖啡树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每天必须晒2个小时的太阳,但是又不能晒太长时间,否则都会影响生长,所以种咖啡树的这些工人必须手脚勤快,晒完之后还要立即盖上一层遮光布,这样的日子365天都不能中断。

真正让咖啡树成为难种植物的并不是它对光照环境的挑剔,而是因为它富含一种化合物,咖啡因。对我们来说,咖啡因能够提神,它会让人体分泌多巴胺,让我们身体产生兴奋,在聊天、读书的时候产生足够的兴奋与满足。相比较于蹦极,谈恋爱等方式获得多巴胺,喝咖啡显然更加廉价,也更加便捷。

但是咖啡因对咖啡树来说,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咖啡因是天然的杀虫剂,它能够防止咖啡树免受蚂蚁等昆虫的伤害,但是制造咖啡因却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因此咖啡树进化出了一套动态的咖啡因生长机制,会根据自身生长的不同阶段,循环利用咖啡因。比如在咖啡树刚刚生长发芽的时候,把这些咖啡因集中的树叶上,等到树叶长结实,变硬之后,再把咖啡因送到要长出来的花朵果实上,这样能有效利用咖啡因,不至于因为制造咖啡因而浪费大量的能量。

咖啡因不单单是杀虫剂,它还是抑制剂,它不但能够杀死昆虫,而且还会抑制自己的生长,除此之外,如果有多余的咖啡因渗透到周围的土壤里,也会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所以咖啡树周围,不用除草剂都很少有其他植物,可是咖啡树自己也要受到咖啡因的影响,必须比咖啡因生长速度要快,否则很容易被自己分泌出来的咖啡因给吞噬了。因此这也成为咖啡树比较难以种植的一个原因,咖啡因既能够保护咖啡树,也能够杀死自己。

走出非洲的咖啡

咖啡树成熟之后,这些咖啡因主要都集中在果实当中,人们把咖啡豆摘下来,烘干、研磨、烹煮等,于是就有了美味的咖啡。可是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加工技术,咖啡豆也加工不出咖啡来,那么咖啡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最早对咖啡的食用要在3000年前,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当地人喜欢把咖啡豆放在嘴里嚼,和今天吃槟榔一样,能让人产生兴奋。后来人们又把这些咖啡豆和油脂混合,做成了类似于泡芙一样的点心,专门让战士们服用,这样子就能够提升战士的士气。

这些服用咖啡的战士被俘虏之后,就会被送到奴隶市场贩卖,结果他们就随着咖啡豆一起被贩卖到非洲很多国家,因此咖啡豆在非洲便传播开来,我们现在所喝的咖啡,大都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地区。

当咖啡被广为传播之后,咖啡马上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人们把咖啡当做与神沟通的媒介,在祭祀的时候,只要食用这些咖啡豆,会获得迷幻的效果,以达到与神沟通的状态。当时很多非洲的部落把咖啡塞进用来祭祀牛的身体里,还把一些咖啡磨成粉末,和奶油混在一起,然后抹在额头上,他们都以为这样子就能够获得神的力量。

这和中国祭祀的时候,喜欢用酒同一个道理,在中国商周时期,发现了大量的祭酒的青铜器,人们通过酒和神沟通。之后人们把咖啡豆当做祈求神灵的道具,不管求神灵什么事,都需要备用一点咖啡豆。非洲地区气候温暖,瘟疫肆虐,因此人们普遍对神灵有很深的敬畏之心,即使咖啡味道不怎么样,但是人们为了获得迷幻的效果,还会大量食用。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这些粗糙的,难喝的咖啡从一个部落流传到另一个部落。

大约在1000多年前,这些非洲的奴隶被贩卖到中东等一些国家,最为有名的是也门地区摩卡港。这些奴隶被贩卖到这里之后,有些会进行阉割,然后贩卖到世界各地,很多人因此伤口感染而死,留在这里的奴隶,也把咖啡豆留在这里。

当大量的奴隶来到摩卡港之后,当地人很快就接受了咖啡,并且费尽脑汁研究这个苦涩种子的食用方法。大约在800年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咖啡被广泛食用,因此人们也把这种食用方法以当地港口来命名,这就是我们食用至今的摩卡咖啡。

在之前的1000多年,咖啡作为祭祀用品一直在非洲地区传播,可是在随后的200多年,咖啡随着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伊斯兰教是明令禁止喝酒的,为了替代酒精带来的兴奋感,于是咖啡成为一种替代品。如果你今天去伊斯坦布尔,咖啡依然是主要的饮品。

早期伊斯兰教徒是反对喝咖啡的,因为咖啡造成的轻微醉意,和酒很相似。但是由于摩卡是一个贸易城市,往来的商人很快把这种提神醒脑的饮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在15到17世纪,摩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贸易中心。

咖啡如何传播到南美的

现在人均消费咖啡最多的地方是芬兰,达到10公斤,其次是挪威、荷兰、斯洛文尼亚、丹麦、德国等北欧国家,其次才是巴西,巴西每年人均消费5公斤的咖啡豆。那么这些咖啡是如何传播到欧洲以及南美的呢?

17世纪末,土耳其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但是被随后赶来的波兰人给赶走了,在此时战役当中,功劳最大的是刺探土耳其军事情报的法兰兹。当土耳其败退之后,上司就问法兰兹想要什么奖赏,于是法兰兹说不要钱也不要权,只希望能轻松的获得土耳其人留在城中的那些行李,因为他知道那里有非常珍贵的咖啡豆。

后来法兰兹在维也纳开设了第一家咖啡馆,蓝瓶之屋咖啡馆,他不断改进咖啡的喝法,其中就包括往咖啡里加入牛奶。这种新式的饮用方法很快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现在衍生出了风靡全世界的拿铁和卡布奇诺。

咖啡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去除掉咖啡外层的果肉,一般要经过日晒、水洗、发酵、脱皮等多道工艺,才能去除掉表层的皮。不过去除表层皮的过程对咖啡口味影响不大,对咖啡口味影响最大的是烘烤环节,比较考究的是用大铁锅,明火炒,很类似于炒栗子,烘烤的温度以及时间决定了咖啡的质量。烘烤好的咖啡豆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香味不丢失,但是一旦磨成咖啡粉之后,香味只能持续几个小时,因此现磨咖啡成为最好的饮用方式。

拿铁和卡布奇诺就把这些现磨的咖啡粉冲泡,然后加入不同比例的牛奶。如果浓缩咖啡加上三倍的牛奶,上面倒上薄薄一层牛奶泡沫,这就是拿铁。如果加入两倍的牛奶,上面加上厚厚一层泡沫,那么这就是卡布奇诺。如果只是兑上三倍的牛奶,则是白咖啡,如果加入一大杯水,则是美式咖啡。

咖啡在法兰兹的推动下,在欧洲迅速流行开来,之后荷兰人和法国人在南美殖民地展开咖啡种植的业务。当时巴西虽然拥有着比荷兰,法国更加适宜种植的土地,但是由于欧洲人严密的保密制度,让巴西人一直获得不了,后来一位帕西诺的巴西人,通过美男计从法国总督夫人那里获得了宝贵的咖啡种子。巴西气候很适合咖啡树的生长,再加上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良,巴西逐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咖啡为什么上瘾

咖啡作为酒的替代品,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饮料。在此之前,酒是欧洲主要的休闲饮品,但是酒容易让人喝醉,不但伤身体,而且还容易导致情绪过头。欧洲人接受咖啡之后,社会秩序也到很大改善。

其实咖啡的苦味也能去除掉的,如果采用低温高压的方式,也是能做咖啡的,而且这样一个时间段,咖啡的香味跟咖啡因还是可以萃取出来的,而苦味儿的成分因为温度低,溶解在水中就会相对少很多,这样一个时间段的咖啡就格外的香。但是人们依然依然喜欢咖啡的苦味,相对于甜食,咖啡虽然有一些苦味,但是人们就是喜欢这种苦味,同样的道理,人们不仅喜欢生活得轻松一点,也喜欢让自己的生活在轻松之余再来点艰辛,这样生活的味道才有层次感。

现在咖啡馆成为人们日常聚会,交友的场所。情侣会面,创业拉投资,都会选择咖啡馆,喝咖啡之后,人们会产生微微的醉意,谈判也更容易成交。在大航海时代,很多往来英国的船长和商人,经常到劳埃德的咖啡馆,在这里评估某艘船风险有多高,利润等,然后炒这艘船的股票,后来来这里交易的人慢慢的变多,劳埃德就成为一家保险公司。

如今咖啡豆在全球的总产量达到103亿公斤,平均每个人超过1公斤的咖啡豆,咖啡馆成为城市当中重要的功能场所,人们在这里品尝咖啡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作,社交,休息的场所。

早期咖啡的传播很大部分原因是人类的偶然性,比如战争,奴隶贸易,人口迁移等,但是这些偶然性背后,又存在着必然性,那就是人们对于迷幻的需求。人类在每个时期的需求是特定的,比如迷信需求、对兴奋感的渴望、社交需求等等,只要这些需求存在,人类就会一直寻找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的东西,并且不断迭代,寻找更安全、更廉价的替代品。说到底,这都是一种依赖,一种瘾,只不过在不同时期瘾的表现不同,有的是生理意义上的瘾,有的是精神意义上的瘾,还有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瘾。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