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拓本册,18×10cm,台北故宫物院藏。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心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
《洛神赋十三行》用笔挺立,与其父王羲之的小楷比较,王献之的书法用笔已肯定没隶意。王羲之的字比较宛转,多用“内擫”笔法;王献之的字神采比较显露,以“外拓”用笔为主,兼以“内擫”,“外拓”和“内擫”调和一致,因而,王献之既有王羲之楷书凝练、朴厚之质,又极具清健、秀逸的气韵。
《洛神赋十三行》的结构,不只承继了羲之变横为纵的结字法,并且随情所至。有些字的撇、捺等笔画扩展很长,但并不轻飘软弱,笔力都能运送至笔画结尾,遒劲有力,精神焕发。有些字的单个笔画,选用行草写法,化繁为简,使结体灵动多变、亭亭玉立。有些笔画多的字写得很大,但全体上又能与笔画少的字相一致,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疏密恰当、开合清楚,具“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天然之趣。
《洛神赋十三行》的规矩纵有行、横无列 ;字与字之间揖让有序、顾盼生姿,行行气势完好 ;行与行之间,距离亦时紧时松、松紧自若。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的楷书代表作,其风韵俊美,形状生动多姿,神满足足,被誉为“小楷极则”,后人极为推重,多以此为摹写范本。清杨宾在《铁函斋书号》中云 :“字之秀劲圆润 , 行世小楷无出其右。”现实也的确如其所说,在王献之今后的书法家,就小楷成果而言,没有能逾越他的。《洛神赋十三行》的艺术价值,在传世书迹中是极为罕见的。
【2】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
【3】心振动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以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
【4】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疑
【5】而怀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我克制。所以洛创意焉,徙倚徘徊,神光聚散,乍阴乍阳。竦轻躯{+以}
【6】鹤立,若将飞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兮,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远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
【7】灵杂逯,命畴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姚兮,携汉滨之游女。叹
【8】瓟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